谢阮评事

手授新书荷至情,何时仙诀得真精。

高年转觉面颜少,细字全由眼力明。

药箓谩劳分上下,丹炉终费修亏盈。

争如一语醒然悟,独葆天光不外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亲手传授新书充满深情,何时能真正掌握仙家秘法。
随着年纪增长,面容显得更加年轻,精细的文字全靠眼神清晰。
研读药方徒劳区分上下,炼丹炉中终日忙碌增减火候。
哪比得上一句话猛然醒悟,独自保持天赐灵光,不向外寻求营求。

注释

手授:亲手传授。
新书:新的书籍。
荷:充满。
至情:深厚的情感。
仙诀:仙家秘法。
得:获得。
真精:真谛精髓。
高年:年岁渐长。
转觉:逐渐感到。
面颜:面容。
细字:精细的文字。
眼力:视力。
明:清晰。
药箓:药方。
谩劳:徒劳。
分上下:区分上下文。
丹炉:炼丹炉。
修亏盈:调整火候,增减。
争如:哪里比得上。
醒然悟:猛然醒悟。
独葆:独自保持。
天光:天赐的灵光。
不外营:不向外寻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蔡襄写给阮评事的一首赠诗,表达了对阮评事传授新知识的感激之情以及对修炼仙术的探讨。首句“手授新书荷至情”描绘了阮评事亲手传授新学问的深情厚谊,"荷"字体现了诗人对这份馈赠的珍视。

接着,“何时仙诀得真精”表达了诗人对长生不老之术的追求,但同时也暗示了这种秘籍的难得和修炼的不易。“高年转觉面颜少”则通过自身的经历,感叹岁月流逝,希望能通过仙诀保持青春容颜。

“细字全由眼力明”一句,既赞美了阮评事的学问深厚,也暗指修炼过程需要精细入微的观察和理解。“药箓谩劳分上下,丹炉终费修亏盈”进一步阐述了修炼仙术所需的艰辛和对阴阳调和的重视。

最后两句“争如一语醒然悟,独葆天光不外营”点题,意思是不如从阮评事的话语中领悟到真理,保持内心的清明,不向外物追求,独自保有天性的光辉。整首诗情感真挚,富含哲理,体现了蔡襄对知识与修身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20)

蔡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 字:君谟
  • 籍贯: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
  • 生卒年: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

相关古诗词

谢宋评事

斋馆从容接燕申,每临佳树走觥巡。

兵锋却后知神物,年寿高来况主人。

并赏昔闻思故友,分甘今喜奉慈亲。

岂唯持祝公难老,兼欲灵株比大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福州堂下小栏花卉多是手栽今已繁盛因赏花有所感悼

爱花尽日傍花台,点检当年手自栽。

前事已随朝暮变,旧华空见浅深开。

山禽忽下还飞去,溪雨才收又复来。

只有春醪能遣恨,无人栏畔共持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漳南十咏(其十)东郊

苒惹晴云酿雨时,东城无处不芳菲。

斜坡草短孤麛卧,平垄麦深双雉飞。

照坞乱花惊客眼,罥空轻絮点郎衣。

年来意气多羁束,无复长楸带酒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漳南十咏(其八)白云亭

云擎翚槛翠岩巅,石老松皴不计年。

举世觉来空白日,几人游去上青天。

醉看绝壑都无地,啸倚清风只恐仙。

花晚春残无限意,他时回首定依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