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鹤林寺入山得竹林寺

万竹围一山,中有禅宫丽。

冈峦相属回,烟岚若澄霁。

山门步步高,竹林风细细。

佛殿山作阶,禅关石成砌。

万籁静清宵,钟声出林际。

入山洞壑殊,岩头露佛髻。

法锡六朝来,香烟未衰替。

遥望戴公崖,招隐踪可继。

寺前万绿深,殿后众山蔽。

一僧立云峦,人面山光翳。

日暮飞鸟归,我亦不留滞。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庄严的山中寺院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鹤林寺周边的自然景观与寺庙的建筑特色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首先,诗人以“万竹围一山”开篇,生动地描绘了竹林围绕着一座山的情景,既展现了自然的生机勃勃,也预示了接下来将要进入的禅宗圣地。接着,“中有禅宫丽”一句,点明了这座山中隐藏着一座美丽的禅寺,为读者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庄严的画面。

随后,诗人通过“冈峦相属回,烟岚若澄霁”描绘了山势的蜿蜒和云雾的轻盈,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神秘。山门步步高,竹林风细细,不仅展现了寺庙的地理位置之高,也暗示了其环境的清幽与宁静。佛殿山作阶,禅关石成砌,则是通过具体的建筑细节,强调了寺庙的庄严与神圣。

“万籁静清宵,钟声出林际”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夜晚的寂静与钟声的悠扬,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人接着描述了山中的独特地形,如“入山洞壑殊,岩头露佛髻”,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山中寺院的独特风貌。

最后,诗人提到法锡六朝来,香烟未衰替,表达了对寺庙悠久历史的敬仰。遥望戴公崖,招隐踪可继,则寄托了对隐士精神的向往。寺前万绿深,殿后众山蔽,描绘了寺庙周围绿意盎然的景色,与前面的描写相呼应,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一僧立云峦,人面山光翳,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僧人的形象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日暮飞鸟归,我亦不留滞,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禅宗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寺庙建筑的描绘,以及对禅宗精神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谐与超脱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与美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457)

洪繻(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初到镇江

青山拥人面,杨柳连江口。

山自六朝时,我来六朝后。

金碧压江南,雄秀压江右。

借问京口兵,何如京口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镇江城南玉夹山

日暝黄鹄山,何处戴颙宅。

山岚不见人,泉声出涧石。

回望献花岩,不见招隐寺。

杳杳林皋山,孤云与我至。

形式: 古风

出入镇江城

华街秋色满,不见满州营。

出入西南郭,回环铁瓮城。

晚来游夹山,朝来游北固。

今节值双十,提灯满街路。

形式: 古风

勾容道中望茅山

云中三茅君,向我若招手。

凌虚接太清,下作神仙薮。

劳山虽云高,不如茅峰陡。

峰峰滋白云,勾曲比岣嵝。

至今华阳洞,洞天极深黝。

山中陶隐居,长是烟霞叟。

惜哉符颂书,致诸萧公右。

灵山生药材,时为上方受。

少挂神武冠,老遗天子友。

宰相杂神仙,茅君其许否。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