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城南玉夹山

日暝黄鹄山,何处戴颙宅。

山岚不见人,泉声出涧石。

回望献花岩,不见招隐寺。

杳杳林皋山,孤云与我至。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山林画卷。诗人以黄昏时分的黄鹄山为背景,通过“日暝”二字,营造出一种时间流转、万物归静的氛围。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了山中,只见山岚缭绕,却不见人影,只有泉水潺潺,从岩石间流出,声音清脆悦耳,仿佛是大自然最纯净的乐章。诗人回望远处的献花岩,却未能寻得传说中的招隐寺,这或许象征着世事无常,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最后两句“杳杳林皋山,孤云与我至”,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而超脱的情感。在遥远的山林之中,诗人仿佛与孤云相伴,共同体验着这份宁静与自由。这里的“孤云”,既是自然界的元素,也暗喻着诗人的内心世界——独立、自由且超然物外。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收录诗词(457)

洪繻(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出入镇江城

华街秋色满,不见满州营。

出入西南郭,回环铁瓮城。

晚来游夹山,朝来游北固。

今节值双十,提灯满街路。

形式: 古风

勾容道中望茅山

云中三茅君,向我若招手。

凌虚接太清,下作神仙薮。

劳山虽云高,不如茅峰陡。

峰峰滋白云,勾曲比岣嵝。

至今华阳洞,洞天极深黝。

山中陶隐居,长是烟霞叟。

惜哉符颂书,致诸萧公右。

灵山生药材,时为上方受。

少挂神武冠,老遗天子友。

宰相杂神仙,茅君其许否。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下蜀港书所见

洪流一带浸长空,车路西行水向东。

落叶满江红日下,白帆如雪帆江风。

千片云帆港面开,隔江山望晋王台。

滁河渡口舟如水,应有人歌桃叶来。

形式: 古风

龙潭路望隔江桃叶山

隔江有名山,佛狸曾驻马。

饮马可渡江,天堑阻山下。

汤汤限南北,长江终古泻。

一朝王气终,隋师盈陈野。

美人传艳声,至竟亡陈社。

江上晋王冈,曾此受降者。

异代送青山,一井贻黄瓦。

抱膝张丽华,细腰同一把。

桃叶歌声哀,玉树歌声冶。

迎接过江来,桃根亦难舍。

一望瓜步空,谁将金粉写。

山水尚依依,无愁有泪洒。

形式: 古风 押[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