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早入温门山,群峰乱如戟。
崩崖欲相触,呀豁断行迹。
脱屐寻浅流,定足畏欹石。
路尽十里溪,地多千岁柏。
洞门昼阴黑,深处惟石壁。
似见丹砂光,亦闻钟乳滴。
灵池出山底,沸水冲地脉。
暖气成湿烟,濛濛窗中白。
随僧入古寺,便是云外客。
月出天气凉,夜钟山寂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入山中探幽寻秘的画面,充满了神秘与古朴之美。开篇“早入温门山,群峰乱如戟”便设置了一个雄伟险峻的山势,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可以感受到那种被群峰环绕、气势磅礴的感觉。
接着,“崩崖欲相触,呀豁断行迹”则描写了山路的曲折与险恶,读者可以想象到那崩裂的岩石和崎岖的小径,给人一种探险的心跳感受。
诗人通过“脱屐寻浅流,定足畏欹石”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敬畏之心,同时也传达了行走在这片古老山脉中的谨慎与小心。
“路尽十里溪,地多千岁柏”则描绘了一种深邃幽静的景象,那十里长的溪流和千年古柏共同构筑了一幅时间静止的画面,给人以超脱尘世的宁静感受。
“洞门昼阴黑,深处惟石壁”让我们仿佛进入一个神秘的地下世界,那里的光线黯淡,只有坚硬的石壁陪伴着诗人的探索,营造出一种神秘与孤独的氛围。
而后两句“似见丹砂光,亦闻钟乳滴”则是对洞中奇观的描绘,那仿佛可见的丹砂光芒和钟乳滴答声,让人感到这不仅是一次物理上的探险,更是一次心灵的触摸。
“灵池出山底,沸水冲地脉”继续延伸了这种神秘感,那从山腹深处涌出的灵池之水,如同生命之源,给干涸的地脉注入了活力。
“暖气成湿烟,濛濛窗中白”则描绘了一种柔和而迷离的景象,让人感觉到那份山中的温暖与湿润,也许是春天的气息,也许是生命力的萌动。
最后,“随僧入古寺,便是云外客。月出天气凉,夜钟山寂寂”则带领读者走进了一座古老的寺庙,那里有僧侣的身影,有月光下的清凉,也有夜晚敲响的钟声和山间的静谧。这不仅是一种空间上的转换,更是心灵的一次净化与昇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探求生命之谜的意境,是一首充满了禅意和哲思的山水田园诗。
不详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十月一日天子来,青绳御路无尘埃。
宫前内里汤各别,每个白玉芙蓉开。
朝元阁向山上起,城绕青山龙暖水。
夜开金殿看星河,宫女知更月明里。
武皇得仙王母去,山鸡昼鸣宫中树。
温泉决决出宫流,宫使年年修玉楼。
禁兵去尽无射猎,日西麋鹿登城头。
梨园弟子偷曲谱,头白人间教歌舞。
陈绿向参差,初红已重叠。
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
天山路傍一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
昭君已殁汉使回,前后征人惟系马。
日夜风吹满陇头,还随陇水东西流。
此花若近长安路,九衢年少无攀处。
本性慵远行,绵绵病自生。
见君绸缪思,慰我寂寞情。
风幌夜不掩,秋灯照雨明。
彼愁此又忆,一夕两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