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抵江上候船至晓始行

夜辞西陵馆,霜谷叫猿歇。

津卒未具舟,天险不可越。

渔商杂候渡,寒立沙上月。

苍烟隐遥汀,益觉涨潮阔。

开桡散惊凫,海色曙初发。

昽昽前山来,稍稍后岭没。

中流闻鼓角,隔岸见城阙。

客路得奇观,临风闷俱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离开西陵馆,沿江而行直至黎明时分才开始渡船的旅程。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旅途感受的深刻体会。

首句“夜辞西陵馆,霜谷叫猿歇”,以“夜”、“霜谷”、“猿”等意象营造出清冷而静谧的夜晚氛围,猿声的“歇”字则暗示了夜深人静,万物归于沉寂的状态。接着,“津卒未具舟,天险不可越”两句,点明了渡船的困难与挑战,天险不仅指自然环境的险峻,也暗含了等待与不安的情绪。

“渔商杂候渡,寒立沙上月”描绘了渡口的景象,渔夫和商人杂乱地等待着渡船,他们站在寒冷的沙滩上,月光洒在他们身上,增添了几分孤独与期待。接下来,“苍烟隐遥汀,益觉涨潮阔”通过“苍烟”、“遥汀”、“涨潮”等意象,展现了江面的广阔与神秘,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考。

“开桡散惊凫,海色曙初发”两句,诗人乘船前行,划动船桨,惊起了水面上的野鸭,随着晨光的初现,海色渐渐显现,画面生动而富有动态感。最后,“昽昽前山来,稍稍后岭没”描绘了日出时分,山峦逐渐从黑暗中显现,又逐渐隐入光明之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

“中流闻鼓角,隔岸见城阙”则通过“鼓角”和“城阙”的意象,暗示了远处的军事活动或城市的存在,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最后,“客路得奇观,临风闷俱豁”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壮丽景色时的豁然开朗,以及旅途中的种种情绪得以释放的喜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刻的情感体验,是一幅充满诗意的江上夜行图。

收录诗词(921)

高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字:季迪
  • 号:槎轩
  • 籍贯:江苏苏州
  • 生卒年:1336-1373

相关古诗词

登海昌城楼望海

百川浩皆东,元气流不息。

混茫自太古,于此见容德。

积阴涨玄涛,万里失空色。

鸿鹄去不穷,鱼龙变莫测。

朝登兹楼望,动荡豁胸臆。

始知沧溟大,外络九州域。

日出水底宫,烟生岛中国。

宽疑浸天烂,怒欲吹地昃。

常时烈风兴,海若不受职。

长堤此宵溃,频劳负薪塞。

况今艰危际,民苦在垫溺。

有地不可居,澒洞风尘黑。

安得击水游,图南附鹏翼。

形式: 古风

秋怀六首(其一)

明月出远林,流辉鉴床帏。

促促草下虫,催我索故衣。

起叹秋夜长,欲取鸣琴挥。

掩抑不成弄,中心复乖违。

有怀难自宣,勿谓知音稀。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秋怀六首(其二)

凉风动幽幔,高堂夜空虚。

明灯无与语,聊读古人书。

古人亦何人,使我不得如。

弃卷辄还卧,终宵自欷歔。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秋怀六首(其三)

朝游荒冈邮,暮行空潭侧。

我非楚大夫,何有憔悴色。

良辰思远骋,周道广且直。

我马力不前,回驾仰偃息。

踟蹰阻修竹,日夕睇西北。

苟安非予志,所惧时未识。

形式: 古风 押[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