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令(其三)

搦儿身分,测儿鞋子、捻儿年纪。

著一套、时样不肯红,甚打扮、诸馀济。

回头一笑千娇媚。知几多深意。

奈月华、灯影交相照,诮没个、商量地。

形式: 词牌: 探春令

翻译

她举止娇俏,穿着时尚的鞋子,年龄难以揣测。
她一身装扮并不追求鲜艳,反而显得与众不同。
回眸一笑风情万种,藏着多少深情。
月光与灯光交织,却无从交谈,真是无奈。

注释

搦儿:形容女子娇柔的姿态。
身分:指女子的身份或气质。
测儿:猜测之意。
鞋子:指女子的鞋饰。
捻儿:形容难以确定。
年纪:年龄。
一套:一套衣服。
时样:当时的流行款式。
不肯红:不喜过于鲜艳的颜色。
甚打扮:非常独特的打扮。
诸馀济:与众不同的风格。
回头一笑:回头微笑。
千娇媚:极尽妩媚。
知几多:有多少。
深意:深层的情感。
奈:无奈。
月华:月光。
灯影:灯光。
交相照:相互映照。
诮:责怪。
商量地:可以商议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无咎的《探春令(其三)》。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描绘了女子春日游园的情景,语言生动,意境优美。

"搦儿身分,测儿鞋子、捻儿年纪。著一套、时样不肯红,甚打扮、诸馀济。" 这几句通过对服饰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女子精心的装扮和青春的活力。"搦儿身分"中的" 搦儿"形容动作之轻巧,"测儿鞋子"则表现了对细节的关注,而"捻儿年纪"则透露出对于年华易逝的感慨。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时样不肯红"和"甚打扮、诸馀济",表达了女子虽然装扮精致,但依旧保持着一种清新脱俗的气质。

"回头一笑千娇媚。知几多深意。" 这两句则捕捉到了女子转身一笑间所展现的无穷魅力和深不可测的情感世界。"回头一笑"是中国古诗中常见的美丽画面,而"千娇媚"则形容了这笑容中的种种风情。

最后两句"奈月华、灯影交相照,诮没个、商量地。" 则描绘了一场春夜赏月与灯光交织的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女子似乎在对比月光与灯火,思考着人生或情感中的某种矛盾和抉择。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节描写,勾勒出一个活泼俏丽、又不失深邃意境的女子形象。

收录诗词(173)

杨无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杨一作扬,一说名补之。清夷长者、紫阳居士。临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寓居洪州南昌。绘画尤擅墨梅。水墨人物画师法李公麟。书学欧阳询,笔势劲利。今存《逃禅词》一卷,词多题画之作,风格婉丽。生平事迹见《宋史翼》卷三六

  • 字:无咎
  • 籍贯:自号逃禅老
  • 生卒年:1097~1171

相关古诗词

探春令(其一)

梅英粉淡,柳梢金软,兰芽依旧。

见万家、灯火明如昼。正人月、圆时候。

挨香傍玉偷携手。尽轻衫寒透。

听一声、画角催残漏。惜归去、频回首。

形式: 词牌: 探春令

探春令(其四)刘伯玉生辰

东风初到,小梅枝上,又惊春近。

料天台不比,人间日月,桃萼红英晕。

刘郎浪迹凭谁问。莫因诗瘦损。

怕桑田变海,仙源重返,老大无人认。

形式: 词牌: 探春令

探春令(其二)

雪梅风柳,弄金匀粉,峭寒犹浅。

又还近、三五银蟾满。渐玉漏、声初短。

尊前重约年时伴。拣灯词先按。

便直饶、心似蛾儿撩乱。也有春风管。

形式: 词牌: 探春令

望江南(其一)张节使生辰

钟陵好,佳节庆元正。

瑞色潜将春共到,台星遥映月初升。贤帅为时生。

人意乐,天宇亦清明。

淡薄梅腮娇倚暖,依微柳眼喜窥晴。和气满江城。

形式: 词牌: 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