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孙王墓

阖闾城南荒之丘,昔谁葬者孙豫州。

久无过客为下马,时有牧童来放牛。

居然珍宝出光怪,识者夜见踪其由。

玉环金碗到城市,土花不蚀馀千秋。

州家廉问亟封守,贼曹掩骼穷奸偷。

已知其中有可欲,亦恐未免无穷忧。

当时义师奋四海,少日已无袁与刘。

英雄异世凛如在,暴露无乃为神羞。

人生浮脆无可料,蝼蚁乌鸢从所求。

高陵劝尔一杯酒,自古南山能锢不。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阖闾城南的荒丘之上,往昔是谁安葬了孙豫州。
长久以来,再无过客驻足下马,只有牧童偶尔前来放牛。
这里竟然有珍贵宝物显现出奇异光芒,知情者夜里也能追踪它的来源。
玉环金碗被运往城市,历经千年,土色依旧完好。
州府官员频繁调查封闭此地,盗贼们隐藏骸骨,行尽邪恶之事。
人们已知这里有诱惑人心的东西,但仍担心会有无尽的忧虑。
当年正义之师威震四海,如今袁、刘已不在,英雄时代仿佛仍在眼前。
英雄虽已逝去,但暴露于此似乎让神灵蒙羞。
人生短暂难以预料,如同蝼蚁乌鸢般任人摆布。
在此,我以高陵之名劝你一杯酒,自古以来南山之坚固,谁能阻挡?

注释

阖闾城南:阖闾古城的南边。
葬者:埋葬的人。
孙豫州:孙权(三国时期东吴的建立者)。
过客:过往的行人。
牧童:放牛的孩子。
光怪:奇异的光芒。
玉环金碗:贵重的玉器和金碗。
土花:泥土上的痕迹。
廉问:调查。
封守:封闭保护。
贼曹:盗贼头目。
掩骼:隐藏骸骨。
可欲:引人贪欲之物。
无穷忧:无尽的忧虑。
义师:正义之师。
袁与刘:指袁绍和刘备,均为历史人物。
凛如在:仿佛还在。
暴露:暴露在外。
蝼蚁乌鸢:比喻微小卑贱之人。
所求:所追求的事物。
高陵:泛指高地或陵墓。
南山:指代坚固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的历史遗迹图景,通过对阖闾城南一座古墓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辈出的感慨和生命无常的哲理。首先,诗人提到这座古墓曾是孙豫州的葬身之所,但久而不见过客,更鲜有牧童来此放牛,可见其荒凉与冷清。

然而,这里却埋藏着珍奇异宝,其光彩夺目令人惊叹。识者夜观可辨其踪迹,显示出这珍宝非同小可。玉环金碔传至城中,土花不腐,历经千秋依然如故,这些物品的存在仿佛是对过去繁华的一种见证。

州官廉颇急于封存墓穴,而贼曹掩骼图谋不轨。诗人表达了既知其中藏有可欲之物,又恐怕陷入无穷的忧虑。这段情感转换自然,反映出诗人对于历史遗迹与现实利益之间复杂的情绪。

接着,诗中提到“当时义师奋四海”,指的是英雄辈出的壮举,但如今却已然无踪。短暂的人生如同浮云,不可预料,而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如今却仿佛被世人遗忘,变得微不足道。

最后,诗人以高陵劝酒之语结束全诗,表达了对过往英雄事迹的怀念,以及面对历史变迁时那份无奈与感慨。整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意识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悟。

收录诗词(3)

杨友夔(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松江

落日满大江,孤舟犹独行。

蒹葭交相风,中有肃杀声。

适从城中来,始觉秋气清。

世路若迫隘,江湖自宽宏。

平生独往志,久与白鸟盟。

陈人多所阅,新事屡可惊。

惟有江上峰,残年眼中青。

形式: 古风

题三高祠

长桥度已尽,有亭枕江湄。

常时闭其门,为问居者谁。

范蠡其明哲,功成学鸱夷。

烟波五湖上,风月一西施。

张翰轻绂冕,归及鲈鱼时。

生前一杯足,何以身后为。

鲁望栖甫里,有田常若饥。

不应州县辟,郁此胸中奇。

并为吴越人,名与日月垂。

相去二千载,今乃同一祠。

壁间面如生,凛然人在兹。

我本江海客,一焉起遐思。

死者不可作,来者讵可期。

手持一钓竿,浩歌孰从之。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选冠子

碧眼连车,黄头间座,望断故人何处。

当时胜丽,旧日繁华,都变虏言胡语。

万里衔冤,几年埋恨,仔细向谁分诉。

对南风凝眸,眺神旌、触目泪流如雨。

今幸会,电扫雷驱,云开雾敛,一旦青天重睹。

桃林卧草,华岳嘶风,行迓太平周武。

洗尽腥膻巷陌。从此追欢,酒杯频举。

任笙箫声里,花朝月夕,醉中歌舞。

形式: 词牌: 选冠子

谒圣林

悠悠往古继来今,天地无穷照孔林。

两到金丝堂下拜,门生无负百年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