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幸三会寺应制

鸟籀遗新阁,龙旂访古台。

造书臣颉往,观迹帝羲来。

睿览山川匝,宸心宇宙该。

梵音随驻辇,天步接乘杯。

旧苑经寒露,残池问劫灰。

散花将捧日,俱喜圣慈开。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翻译

鸟篆文字留在新阁,龙旗飘扬探访古台。
造字的官员颉来到这里,追寻羲皇上古的足迹。
睿智的目光遍览山水,皇帝的心怀包罗宇宙。
神圣的梵音伴随御驾,天子的脚步融入庆宴的酒杯。
古老的园林历经寒露,残破的池塘诉说着劫后的灰烬。
散落的花朵仿佛要捧起太阳,都因圣主的慈爱而欢欣鼓舞。

注释

鸟籀:古代的一种象形文字。
新阁:新建的楼阁。
龙旂:绘有龙纹的旗帜。
造书臣:负责文字创造的官员。
颉:传说中造字的黄帝臣子。
睿览:明智的观察。
宸心:皇帝的心意。
梵音:佛教的神圣声音。
驻辇:停下御车。
寒露:秋天的冷露。
劫灰:灾难后的遗迹。
散花:比喻美好的事物散布。
圣慈:神圣的仁慈之心。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愔的作品,名为《奉和幸三会寺应制》。诗中描绘了一场皇帝到三会寺的巡幸活动,表现了当时皇权与佛教的紧密结合,以及诗人对此种盛况的赞美。

首句“鸟籀遗新阁”,意指鸟儿在新的阁楼间留下足迹,这里的“鸟籀”象征着帝王或尊贵者的到来。接着“龙旂访古台”则是形容皇帝的车驾(龙旂)前往古老的台榭,表明了对历史的探寻与尊崇。

中间部分,“造书臣颉往,观迹帝羲来”,诗人提到了古代圣王造字传书的智慧和帝制下的礼仪,而“睿览山川匝,宸心宇宙该”则是皇帝巡视天下山河与广博的心胸,意指皇权的辽阔无边。

接下来,“梵音随驻辇,天步接乘杯”,描绘了佛教梵音(梵咒)随着车驾传播,以及帝王足迹与天道相连。后面的“旧苑经寒露,残池问劫灰”则是诗人对过去皇家园囿的凄凉景象和历史变迁进行反思。

最后,“散花将捧日,俱喜圣慈开”,表现了民众在盛会中散花庆祝,并且都为帝王的恩泽感到喜悦。这一幕象征着皇权与人民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皇帝慈爱施政的期待。

总体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皇权及佛教文化的赞美之情,展现出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景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与政治统治之间的密切联系。

收录诗词(29)

郑愔(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卒于唐睿宗景云元年。十七岁举进士。武后时,张易之兄弟荐为殿中侍御史,张易之下台后,被贬为宣州司户。唐中宗时,任中书舍人,太常少卿,与崔日用、冉祖壅等侫附武三思,人称“崔、冉、郑,辞书时政。”唐初流行《桑条歌》,其词有“桑条韦也”之句;明韦后妄图篡位,以《桑条歌》为其“受命”这证。愔迎合韦后之意,作《桑条乐词》十首进献,擢升史部侍郎。景龙三年(709)二月,升任宰相;六月,因贪赃贬为江州司马。翌年色结谯王李重福阴谋叛乱,预推重福为天子,愔自任右丞相不久败邙,被诛

  • 字:文靖
  • 籍贯:河北沧县(属沧州)
  • 生卒年:?- 710

相关古诗词

奉和幸大荐福寺

旧邸三乘辟,佳辰万骑留。

兰图奉叶偈,芝盖拂花楼。

国会人王法,宫还天帝游。

紫云成宝界,白水作禅流。

雁塔昌基远,鹦林睿藻抽。

欣承大风曲,窃预小童讴。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贬降至汝州广城驿

近郊凭汝海,遐服指江干。

尚忆趋朝贵,方知失路难。

曙宫平乐远,秋泽广城寒。

岸苇新花白,山梨晚叶丹。

乡关千里暮,岁序四时阑。

函塞云间别,旋门雾里看。

夙年追騄骥,暮节仰鹓鸾。

疲驽劳垂耳,鶱腾讵矫翰。

将调梅铉实,不正李园冠。

荆玉终无玷,随珠忽已弹。

晓装违巩洛,夕梦在长安。

北上频伤阮,西征未学潘。

倾车无共辙,同派有殊澜。

去去怀知己,何由报一餐。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春怨

春朝物候妍,愁妇镜台前。

风吹数蝶乱,露洗百花鲜。

试出褰罗幌,还来著锦筵。

曲中愁夜夜,楼上别年年。

不及随萧史,高飞向紫烟。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哭郎著作

诗礼康成学,文章贾谊才。

巳年人得梦,庚日鸟为灾。

书草藏天阁,琴声入夜台。

荒阶罗驳藓,虚座网浮埃。

白马宾徒散,青乌陇隧开。

空怜门下客,怀旧几迟回。

形式: 排律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