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绛参政挽词

吴越朝天功在民,当年卿相亦仁人。

曾孙终与元丰政,故老犹知异代因。

吏治清明开白日,文词俊发吐青春。

邺都从事堂中客,涕洒高原柏子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吴越之地的官员一心为民,当时的卿相也是仁德之人。
后代子孙最终会延续元丰年间的政绩,老一辈还记得不同世代的因果。
官吏治理清明如白天,文章才情焕发似青春。
在邺都任职的官员们如同厅堂中的宾客,面对崭新的柏子泪流满面。

注释

吴越:指古地名,吴国和越国的合称,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朝天:向天子朝贡或效忠。
功在民:功劳归于百姓。
卿相:古代高级官员。
仁人:仁爱的人。
曾孙:孙子的孙子,后代子孙。
元丰:北宋神宗年号。
故老:年老而有经验的人。
异代:不同的时代。
吏治:官吏的行政管理。
清明:清廉公正。
白日:明亮的白天,比喻光明磊落。
文词:文章和言辞。
俊发:才思出众,焕发。
邺都:古都,此指北宋都城开封。
从事:官职名称,此处指任职者。
堂中客:厅堂里的宾客。
涕洒:流泪洒落。
高原柏子:高大的柏树结出的新果实,象征古老而庄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为元绛参政所作的挽词,表达了对元绛政治才能和高尚品德的赞扬。首句“吴越朝天功在民”称赞元绛对地方治理有显著功绩,关注民生。次句“当年卿相亦仁人”肯定了他作为卿相的仁德之心。第三句“曾孙终与元丰政”暗示元绛的政治理念将影响后世,如元丰年间的政策。第四句“故老犹知异代因”强调他的事迹被后人铭记,跨越时代。

第五句“吏治清明开白日”描绘出元绛治理下吏治清明,如同白昼般光明。最后一句“文词俊发吐青春”赞美他的文采出众,充满活力。结尾处,“邺都从事堂中客,涕洒高原柏子新”,以自己在邺都任职时,悼念之情如同泪水洒落在新柏上,寄托哀思,情感深沉而真挚。整体而言,这是一首深情缅怀先贤的挽词,展现了对元绛的敬仰和对其政绩的肯定。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劝子瞻修无生法

除却灵明一一空,年来丹灶漫施功。

掌中定有庵摩在,云际悬知雾雨濛。

已赖信心留掣电,要须净戒拂昏铜。

谁言逐客江南岸,身世虽穷心不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午寝

食饱年来幸有秋,倒床清梦百无忧。

忍饥终愧首阳客,睡足何须云梦州。

冰酒黄封生不喜,春芽紫笋向谁求。

平生尚有书魔在,一卷还堪作枕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壬辰生日儿侄诸孙有诗所言皆过记胸中所怀亦自作

生日今朝是,匆匆又一年。

读书真已矣,闭目但茫然。

下种言非妄,开花果定圆。

驱羊旧有法,视后直须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孔平仲著作江州官舍小庵

近山不作看山计,引水新成照水庵。

闭口忘言中自饱,安心度日更谁参。

简编围绕穿书蠹,窗户低回作茧蚕。

我亦一轩容膝住,敝裘粗饭有馀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