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四首(其四)

掉臂何妨入隐沦,高贤应总贵全真。

次山有以称聱叟,鲁望兼之传散人。

拂水远天孤榜晚,夹村微雨一犁春。

不知图画谁名手,状取江湖太古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即使失去手臂也无妨投身于隐逸生活,高洁之士总是珍视完整的本真。
次山有他的成就,被称作聱叟,鲁望则兼备了这两种特质,传承着平民的精神。
傍晚时分,孤舟独行水面,远处天边映照,春雨细落村庄间,正是一片耕犁的春景。
这幅画面不知出自哪位画师之手,却生动描绘了江湖百姓的质朴生活。

注释

掉臂:形容不顾一切。
隐沦:隐居避世的生活。
高贤:品德高尚的人。
全真:完整真实的自我。
聱叟:形容文字艰涩,这里指学问深厚的人。
鲁望:可能指唐代诗人陆龟蒙,字鲁望。
散人:平民,普通人的意思。
拂水:划过水面。
孤榜:孤独的小船。
一犁春:春天的农耕景象。
图画:绘画作品。
名手:技艺高超的画家。
江湖太古民:江湖中的古代百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的《杂兴四首(其四)》,作者以自然景色和个人心境为题材,展现了隐逸生活的闲适与淡泊。首句“掉臂何妨入隐沦”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隐居生活的向往,无拘无束,不拘小节。接着,“高贤应总贵全真”强调了对高洁人格和真实本性的追求。

诗人提到“次山有以称聱叟,鲁望兼之传散人”,这里借用了两位古代文人的典故,次山和鲁望,分别指唐代诗人柳宗元和皎然,以此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敬仰和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拥有超脱世俗的风范。

“拂水远天孤榜晚,夹村微雨一犁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傍晚时分,孤独的小船在水面划过,远处天边泛着余晖,春雨绵绵中农民正在耕田,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恬静与和谐。

最后两句“不知图画谁名手,状取江湖太古民”是对画家技艺的赞美,诗人惊叹于这幅画面仿佛出自名家之手,它真实地捕捉到了江湖间淳朴古民的生活状态,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简朴生活的欣赏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怀,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高雅人格的追求,以及对淳朴民间生活的赞美。

收录诗词(321)

林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生卒年:967一1028

相关古诗词

杂兴四首(其三)

湖上山林画不如,霜天时候属园庐。

梯斜晚树收红柿,筒直寒流得白鱼。

石上琴尊苔野净,篱阴鸡犬竹丛疏。

一关兼是和云掩,敢道门无卿相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杂兴四首(其二)

散帙挥毫总不忺,病怀愁绪坐相兼。

苔痕作意生秋壁,树影无端上古帘。

一壑等闲甘汩汩,五门平昔避炎炎。

惟应数刻清凉梦,时曲颜肱兴未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杂兴四首(其一)

短褐萧萧顶幅巾,拥书才罢即嚬呻。

耕樵可似居山者,饮馔长如病酒人。

闭户不无慵答客,焚香除是静朝贞。

前贤风概聊希拟,一刺偏多井大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池上春日

一池春水绿于苔,水上花枝竹间开。

芳草得时依旧长,文禽无事等闲来。

年颜近老空多感,风雅含情苦不才。

独有浴沂遗想在,使人终日此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