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快活田翁辈,常言化育时。
纵饶稽岁月,犹说向孙儿。
茅屋梁和节,茶盘果带枝。
相传终不忘,何必立生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快乐的田园翁(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开篇即点明主角色的生活状态,"快活田翁辈,常言化育时"表达了他对农业生产的热爱以及教育下一代的责任感。
接着,"纵饶稽岁月,犹说向孙儿"则显示出这位老人即便年事已高,也依然乐于与晚辈们分享生活智慧和经验。"稽"字用得恰到好处,表明时间的流逝,同时也传达了老人的执着。
"茅屋梁和节,茶盘果带枝"一句,则是对田园生活的一种美好描绘。茅屋代表的是自然与简朴,而"梁和节"可能暗示了建筑的古朴或节制;"茶盘果带枝"则显示出一种简单而又不失诗意的日常生活场景,表达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情怀。
最后两句"相传终不忘,何必立生祠"意味着即便是这种平凡的田园生活,也值得被后世所铭记。这里的"生祠"可能指的是为某人建立的庙宇或纪念物,这里的否定表明了对简单生活方式的珍视和传承。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平实而又充满诗意的人生态度。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兄弟将知大自强,乱时同葺读书堂。
岩泉遇雨多还闹,溪竹唯风少即凉。
藉草醉吟花片落,傍山闲步药苗香。
团圆便是家肥事,何必盈仓与满箱。
天有惜花意,恐花开染尘。
先教微雪下,始放满城春。
且醉登楼客,重期出郭人。
因酬郢中律,霜鬓数茎新。
痛饮复高歌,愁终不奈何。
家山随日远,身事逐年多。
没雁云横楚,兼蝉柳夹河。
此心闲未得,到处被诗磨。
一教谁云辟二途,律禅禅律智归愚。
念珠在手隳禅衲,禅衲披肩坏念珠。
象外空分空外象,无中有作有中无。
有无无有师穷取,山到平来海亦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