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上客思

痛饮复高歌,愁终不奈何。

家山随日远,身事逐年多。

没雁云横楚,兼蝉柳夹河。

此心闲未得,到处被诗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我尽情饮酒又放声歌唱,心中的忧愁始终无法排解。
家乡的山峦随着日落渐行渐远,个人的事务也一年年增加。
大雁消失在横跨楚地的乌云中,蝉鸣与河边的柳树相伴。
我的心虽然渴望宁静,但无论走到哪里,都被诗歌的创作所困扰。

注释

痛饮:尽情饮酒。
高歌:放声歌唱。
愁:忧愁。
奈何:无法解决。
家山:家乡的山。
日远:日落渐远。
身事:个人事务。
逐年多:一年年增加。
没雁:大雁消失。
云横楚:乌云横跨楚地。
兼蝉柳:蝉鸣柳树。
夹河:河边。
此心:我的内心。
闲未得:渴望宁静。
到处:无论何处。
诗磨:诗歌创作的困扰。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作品,名为《泗上客思》。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深沉愁绪和对家乡的无限留恋。

“痛饮复高歌,愁终不奈何。”这里的“痛饮”表达了一种解忧的方式,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郁闷与苦楚。尽管他通过饮酒来寻求暂时的逃避,但那份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却无从排遣,只能在高声歌唱中寻找些许慰藉。

“家山随日远,身事逐年多。”诗人抒写了自己与家乡之间距离的不断扩大,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愈发复杂。这里的“家山”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寄托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情。

“没雁云横楚,兼蝉柳夹河。”这两句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雁过而不见,云遮天际,表现了诗人心中的迷茫与无助;蝉鸣声中,柳树依河,营造了一种孤寂与静谧的氛围。

“此心闲未得,到处被诗磨。”最后两句透露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的心灵一直在寻求那份真正的安宁,但却始终未能如愿。同时,“被诗磨”一词,既表达了诗歌是他情感寄托的手段,也反映出诗人对自己生活境遇的无奈与苦恼。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饮酒、高声歌唱、自然描写和内心独白等多种手法,勾勒出了一个游子思乡、愁绪满怀的形象。

收录诗词(330)

杜荀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 字:彦之
  • 号:九华山人
  • 籍贯: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
  • 生卒年:846~904

相关古诗词

空闲二公递以禅律相鄙因而解之

一教谁云辟二途,律禅禅律智归愚。

念珠在手隳禅衲,禅衲披肩坏念珠。

象外空分空外象,无中有作有中无。

有无无有师穷取,山到平来海亦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经九华费徵君墓

凡吊先生者,多伤荆棘间。

不知三尺墓,高却九华山。

天地有何外,子孙无亦闲。

当时若徵起,未必得身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经废宅

人生当贵盛,修德可延之。

不虑有今日,争教无破时。

藓斑题字壁,花发带巢枝。

何况蒿原上,荒坟与折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经青山吊李翰林

何为先生死,先生道日新。

青山明月夜,千古一诗人。

天地空销骨,声名不傍身。

谁移耒阳冢,来此作吟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