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净归天竺寺

晓原霜重俊鹰肥,一席归风路不迷。

林下会徒从雾合,海边停梵见潮低。

霜篮烹茗寻前圃,雨屐粘苔认故蹊。

知有诗魔未降伏,汤休日在碧云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清晨的原野上霜厚鹰壮,一阵归来的风让道路不再迷茫。
树林中的聚会因雾气而聚集,海边的诵经声随着潮水的降低而暂停。
在霜冻的篮子里煮茶寻找前院,雨鞋沾满青苔辨认旧时小径。
我知道诗兴未被征服,期待的日子如同碧云西边的夕阳。

注释

晓原:清晨的原野。
霜重:霜冻厚重。
俊鹰:强壮的老鹰。
路不迷:道路不再迷失。
林下:树林中。
会徒:聚会的人们。
雾合:雾气聚集。
海边停梵:海边停止诵经。
烹茗:煮茶。
前圃:前院。
雨屐:雨鞋。
故蹊:旧时的小径。
诗魔:创作诗歌的冲动。
未降伏:尚未被征服。
汤休日:悠闲的日子。
碧云西:碧云的西边,象征夕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秋季的早晨回返家园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抒发。

“晓原霜重俊鹰肥”一句,以鲜明的画面展示了清晨大地上的厚霜,连同翱翔于蓝天之上的雄鹰,也显得格外饱满。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充实与坚韧。

“一席归风路不迷”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归途的心境,尽管旅途中可能会遇到风霜,但他内心的方向坚定,不会迷失。

接下来的“林下会徒从雾合,海边停梵见潮低”两句,进一步展开了诗人的行走过程。林间的相遇和海边的停留,都伴随着自然界的变幻——薄雾和潮汐,这些都是诗人旅途中所感受到的景象。

“霜篮烹茗寻前圃,雨屐粘苔认故蹊”则是诗人对往昔生活场景的回忆。霜中的篮子里盛着的是可能是秋天收获的果实,而烹茗(煮茶叶)则是在寻找过去曾经种植过的园圃;雨后的屐迹粘在苔藓上,都是诗人对往昔足迹的认知,这些都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记忆的留恋。

最后,“知有诗魔未降伏,汤休日在碧云西”则显露出诗人的自信与期待。诗魔,或是指诗歌创作时灵感的到来,他知道自己还未能完全掌控这种灵感,因此他选择在碧云之西静心等待,这里既有诗人对于艺术追求的执着,也透露了对未来创作的无限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世界的精妙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于生活、自然与诗歌创作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582)

宋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 字:子京
  • 籍贯: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
  • 生卒年:998~1061

相关古诗词

二月十八日席上忆季长未还不同斯乐欲作诗寄之会使者来已有新章今牵连成篇拜呈上

烟压西郊雨压津,满城歌吹为芳辰。

江形左右衣留带,柳色高低曲与尘。

暖逼园花迎望密,晓催林鸟每啼新。

知君贪拥光华节,未有尊前共惜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入壬辰新岁

五十为衰始,仍馀五岁衰。

双眸不明鉴,残鬓已纷丝。

铜虎虽频剖,荷囊信滥持。

何须依老格,先作故山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八月十四日夜东轩饯赵同州志元吴陕州冲卿徐润州君章

明月不常值,中秋能暂新。

谁言一堂上,相与异州人。

适意苦难得,举杯宁厌频。

清光定千里,他日远相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卜居

自乐颜居陋,非论晏市嚣。

西山宜托疾,东路便归樵。

穴邃狐情乐,巢完鸟意遥。

居然深隐去,宁待左生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