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借居僧榻淡于僧,欲筑三间屋未能。
诸盗忽闻黄榜捷,空园亦喜绿阴增。
梅天气湿常留火,草岸蚊多懒近灯。
自笑病衰无可用,梦中檄就笔飞腾。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戴栩所作的《答徐提干移居之问》,通过对诗人借居僧舍的生活描绘,展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首句“借居僧榻淡于僧”表达了诗人寓居僧舍的简单生活,心境比僧人还要淡泊。接着,“欲筑三间屋未能”流露出他对简朴生活的坚守,即使有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也因现实条件所限而未能实现。
诗的后两句通过“诸盗忽闻黄榜捷,空园亦喜绿阴增”,以幽默的方式描述了环境的变化,盗贼因诗人没有财物可偷而离去,空园多了绿荫,显得更加宁静,反映出诗人生活的平和与世无争。接下来,“梅天气湿常留火,草岸蚊多懒近灯”描绘了江南梅雨季节潮湿闷热的气候,以及诗人对此的适应,蚊虫虽多,他却懒得点灯,更显其闲适。
最后两句“自笑病衰无可用,梦中檄就笔飞腾”则以自我解嘲的方式,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体衰,但内心仍有壮志未酬的豪情,即使在梦境中也能挥洒自如,显示出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日常生活琐事,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不详
廊庙平戎策,诗书谕善箴。
十年才一召,未昃忽先阴。
史局收遗稿,宫寮出赐金。
门生私恸处,即是万人心。
又报文昌拆,耆儒去玉除。
经纶于世密,趋和与时疏。
闽地祠常衮,词臣说仲舒。
香名五十载,终竟道如初。
玉闺还是佛中身,只采蘋花了世尘。
閒度芳年孤月晓,贵联戚畹一庭春。
青枝路接藁砧近,瑞锦辞翻黄绢新。
我亦卜邻平乐里,忍听歌薤咽清晨。
才见好山疑近寺,却寻流水入山来。
坡头上下无平屋,松色中间有落梅。
越地此方全是海,唐碑其字半生苔。
万庵老子吾家客,说到儒门眼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