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逊监淮西酒并示诸任二首(其一)

畴昔南迁海上雷,艰难唯与汝同来。

再从龙尉茅丛底,旋卜云桥荔子堆。

相与闭门寻旧学,谁言复出理官醅。

乘田委吏先师事,莫学陶翁到即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从前我们一起南下漂泊在海边,经历风雨只有你陪伴。
后来我们在龙尉的茅屋底下重聚,随即又在荔枝树旁规划未来。
我们一同关门研究旧时学问,谁曾想还能再次涉足官场品酒。
像古代农夫和小吏那样,先从师学习,不要学陶渊明那样一来就离开。

注释

畴昔:从前。
南迁:南下迁移。
海上雷:海边的风雨。
汝:你。
再从:后来又跟随。
龙尉:官职名,可能指有威望的人。
茅丛底:茅屋之下。
云桥:想象中的仙桥,比喻美好的前景。
荔子堆:荔枝成堆的地方,象征丰饶。
相与:一起。
旧学:旧时的学问。
理官醅:管理官府的酒。
乘田委吏:古代农夫和小吏的职责。
先师事:以尊敬的态度学习。
陶翁:陶渊明,隐士。
到即回:一来就离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送逊监淮西酒并示诸任二首》中的第一首。诗人以亲切的口吻回忆了与友人共同经历的艰难岁月,从南方海滨的迁移开始,他们一同面对困难。接着,诗人描述了他们在简陋的环境中继续追求学问,强调了对学术的坚守。诗人还鼓励友人不要像陶渊明那样轻易离开,而应如农夫或小吏般潜心学习,积极进取。整首诗情感真挚,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的期许。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送饶州周沃秀才免解

少年工作赋,中岁复穷经。

骥老终知道,剑埋新发硎。

束装邻里助,答策友朋听。

还似临淄贡,随风起北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送唐觐

溪上幽居少四邻,西家幸有著书人。

经年食菜谁怜瘦,终日题诗自不贫。

身在江湖钓竿地,心驰兰会战车尘。

此行便有飞腾处,笑杀年来老病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贾讷朝奉通判眉州

归念长依落日边,壶浆今见逆新官。

声传已觉讴歌遍,身到前知政令宽。

民病贤人来已暮,时平蜀道本无难。

明年我欲修桑梓,为赏庭前荔子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送钱承制赴广东都监

家声远继河西守,游宦多便岭外官。

南海无波闲斗舸,北堂多暇得羞兰。

忽闻常棣歌离索,应寄寒梅报好安。

它日扁舟定归计,仍将犀玉付江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