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送客征衫秋八月,怀人病枕夜三更。
床头稚子呼不觉,窗外潇潇风雨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季节送别友人的画面。"送客征衫秋八月",寥寥几字便勾勒出一个凉意渐浓的八月秋夜,友人穿着远行的衣衫即将离去,暗示了离别的凄清与感伤。接着,诗人通过"怀人病枕夜三更",表达了自己在病榻上难以入眠,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对友人的牵挂之中。
"床头稚子呼不觉"这一句,以家中孩子的呼唤作为背景,反衬出诗人思绪纷飞、心神不宁的状态,稚子的天真无知与大人的愁绪形成了鲜明对比。最后,"窗外潇潇风雨声"以自然景象作结,风雨交加的夜晚增添了离别的凄凉氛围,也寓言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场景描绘和生动的细节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自身的孤独与无奈,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不详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鸡鸣风雨思君子,雁过潇湘忆故人。
别去情怀浑欲醉,梦回诗笔已如神。
曾草华清妙入神,涪翁以后更无人。
捧心终是西施好,里妇何缘辄效颦。
临沂以北沂水东,行人扬袂尘沙中。
纵有温泉能自洁,雩坛安得可乘风。
谁见当年长发须,变成龙虎卧交衢。
虽然拥肿无人问,投老犹堪作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