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与胡咏之

济世应须不世才,调羹重见用盐梅。

种成白璧人何处,熟了黄粱梦未回。

相府旧开延士阁,武夷新筑望仙台。

青鸡唱彻函关晓,好卷游帏归去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书与胡咏之》是唐代诗人吕岩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洞察。

首联“济世应须不世才,调羹重见用盐梅”,以“不世才”喻指非凡的才能,强调在治理国家、调和社会矛盾时,需要具备超凡脱俗的智慧和能力。将“调羹”比作调和国家大事,而“盐梅”则是古代常用的调味品,象征着平衡与和谐。这两句诗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求和对社会和谐的向往。

颔联“种成白璧人何处,熟了黄粱梦未回”,运用了两个典故。白璧象征着珍贵的人才或事物,却不知其所在;黄粱梦则出自唐代沈既济的小说《枕中记》,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梦中经历了一生的故事,醒来发现一切只是短暂的一餐饭的时间。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人才流失、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无奈与感慨。

颈联“相府旧开延士阁,武夷新筑望仙台”,描绘了过去和现在的场景,相府曾开设士阁延揽贤才,而武夷山新筑望仙台,似乎预示着对人才的继续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重视,以及对于理想社会的憧憬。

尾联“青鸡唱彻函关晓,好卷游帏归去来”,以“青鸡”象征报晓的使者,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新的一天的到来。“函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关隘之一,这里可能象征着人生的转折点。诗人希望像青鸡一样,随着新的一天开始,卷起自己的行囊,回归内心宁静的地方。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心灵归宿的追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和深邃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人才、理想与现实、时间流转等主题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生活态度的表达。

收录诗词(326)

吕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喦。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 号:纯阳子
  • 籍贯:自称回道

相关古诗词

题冢上亭

冢上为亭鬼莫嗔,冢头人即冢中人。

凭栏莫起存亡意,除却虚空总是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题灵石屋山

南坞数回泉石,西峰几迭烟云。

登携孰以为侣,颜寓李甲萧耘。

形式: 六言诗 押[文]韵

杨勋吟诗

圣主何曾识仲都,可怜社稷在须臾。

市西便是神仙窟,何必乘楂泛五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七言记德诗三十首谨献司徒相公(其一)兵机

惟将志业练《春秋》,早蓄雄心刬国雠。

二十年来天下事,汉皇高枕倚留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