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圣光献皇后挽辞二首(其二)

涂山女德茂,京室母才难。

具美多前志,馀光永后观。

遗衣迁馆御,祖载出宫菆。

终始神孙孝,长留万国欢。

形式: 古风

翻译

涂山的女子美德繁盛,京城的皇后才德罕见。
她的美好品质多有先贤的遗风,她的光辉将永远照耀后世。
她遗留的衣物被移至皇家馆所,她的灵柩从宫中出行。
孙儿对她的尊崇始终如一,她的美德长久地带给各国人民欢乐。

注释

涂山:指古代的涂山国,这里代指有美德的女子。
德茂:美德繁盛。
京室:京城皇宫。
母才:皇后之才。
遗衣:遗留的衣物,象征她的遗泽。
迁馆御:移至皇家馆所。
祖载:灵柩出行。
宫菆:宫中的草木,此处指宫中。
终始:始终如一。
神孙:尊敬的孙辈。
万国欢:各国人民的欢乐。

鉴赏

这是一首颂扬慈圣太后的诗作,表达了对她的崇高敬意和哀悼之情。开篇“涂山女德茂,京室母才难”两句,赞美太后品德高尚,母仪难及,既有道德上的高度评价,也表现出作者对她德才兼备的钦佩。

接下来的“具美多前志,馀光永后观”表达了太后的美好品质和功绩将长久被世人所铭记。其中,“具美多前志”指的是太后生前的种种美好之举,而“馀光永后观”则是说她的光辉业绩会永久流传。

中间两句“遗衣迁馆御,祖载出宫菆”,描绘了太后的遗物被尊奉的场景,“迁馆御”指的是将她使用过的衣物等遗物移入专门的地方供奉,“祖载出宫菆”则是说她的尊容(遗体)被隆重地从宫中移出,表明了最高规格的葬礼。

最后两句“终始神孙孝,长留万国欢”,赞颂太后在世时及去世后的影响力,认为她对国家和子孙的恩泽是长久的。其中,“终始”表示始终如一,“神孙”则指她的子孙们都能继承她的美德,而“长留万国欢”则表达了太后所带来的福祉将永远存在于这个国家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慈圣太后的赞颂,展现了作者王安石对于这位母亲和君主的崇敬与哀思,同时也反映出宋代士人对于太后角色在社会中的崇高评价。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慈圣光献皇后挽辞二首(其一)

国赖姜任盛,门归马邓高。

关雎求窈窕,卷耳念勤劳。

圣淑才难拟,休明运继遭。

冈原今献卜,帷扆正攀号。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慎县修路者

畚筑今三岁,康庄始一修。

何言野人意,能助令君忧。

勠力非无补,论心岂有求。

十年空志食,因汝起予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筹思亭

昔人何计亦何思,许国忧民适此时。

寓兴中园为远趣,托名华榜有新诗。

数株碧柳苍苔地,一丈红蕖渌水池。

坐听楚谣知岁美,想衔杯酒问花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蒙城清燕堂

清燕新碑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

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

庭下早知闲木索,坐间遥想御丝桐。

飘然一往何时得,俛仰尘沙欲作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