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子中安厚卿二学士奉使高丽二首(其一)

东夷从古慕中华,万里梯航今一家。

夜静双星先渡海,风高八月自还槎。

鱼龙定亦知忠信,象译何劳较齿牙。

屈指归来应自笑,手持玉帛赐天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自古以来,东夷仰慕中华文化,如今万里航海,如同一家人一般连接在一起。
夜晚寂静时,双颗明星率先穿越大海,八月清风中,人们乘槎返回故乡。
鱼龙想必也能理解忠诚与信义,无需通过象形文字来交流。
算算归期,他应该会心一笑,因为手中握有象征和平的玉帛,将赐予远方的人们。

注释

东夷:古代中国对东方沿海民族的统称。
梯航:古代航海,梯指船只,航指航行。
象译:古代通过象形文字进行交流。
玉帛:古代用于祭祀或和平交往的贵重物品,象征着和平与礼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送林子中安厚卿二学士奉使高丽二首》中的第一首。诗人以东夷仰慕中华的传统开篇,表达了对高丽与中原文化交融的赞美,强调了两国之间的紧密联系。接下来,诗人通过描绘夜晚双星引领使者渡海和八月风高的归程,寓言了出使的顺利和使者们的坚定信念。诗人相信,即使鱼龙也能理解忠诚与信义的重要性,无需过多言语交流。

最后两句,诗人想象使者归来时的场景,他们会因完成使命而自嘲,但手中持有的玉帛(象征和平与友谊)却将远播到天涯海角,寓意着两国关系的深厚和友好的外交成果。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使者出使的祝福和对文化交流的美好期待。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送林子中安厚卿二学士奉使高丽二首(其二)

官是蓬莱海上仙,此行聊复看桑田。

鲲移鹏徙秋帆健,潮阔天低晓日鲜。

平地谁言无崄岨,仁人何处不安全。

但将美酒盈船去,多作新诗异域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青州签判俞退翁致仕还湖州

不作清时言事官,海邦那复久盘桓。

早依莲社尘缘少,新就草堂归计安。

富贵暂时朝露过,江山故国水精寒。

宦游从此知多事,收取《楞伽》静处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送姜司马

七岁立谈明主前,江湖晚节弄渔船。

斗鸡谁识城东老,丧马方知塞上贤。

生计未成归去咏,草书时发醉中颠。

当年不解看齐物,气踊如山谁见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逊监淮西酒并示诸任二首(其二)

淮西留滞昔经年,唯有诸任时往还。

炊黍留宾不嫌陋,借书度日免长闲。

归来潩水无人问,梦绕伊家古桧间。

二老旧游唯我在,后生谁复识苍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