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苏东坡

先生谪儋耳,一叶航渺茫。

褊心隘世议,怒骂成文章。

昆虫伏孔垤,仰看青鸾翔。

世欲羁縻之,凡虑不自量。

琼山绕珠渊,宝光夜煌煌。

我曾至其舍,月出波心房。

追惟对遗编,灯火夜初凉。

丽词有逸韵,文君方小妆。

便觉胸次间,八窗玲珑光。

似闻青冥上,幢节鸣佩珰。

先生应过我,衣袖识天香。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的《次韵苏东坡》,以苏轼被贬儋耳的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苏轼才华与人格的赞美。诗中描绘了苏轼在贬谪之地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以及人们对他的态度。

首句“先生谪儋耳,一叶航渺茫”点明了苏轼被贬到遥远的儋耳,乘着小舟漂泊于茫茫大海中的情景,暗示了他命运的坎坷和孤独。

接着,“褊心隘世议,怒骂成文章”描述了苏轼面对世俗的偏见和误解,以愤怒的言辞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最终成就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

“昆虫伏孔垤,仰看青鸾翔”运用对比手法,将微小的昆虫与高飞的青鸾相对比,象征着苏轼虽身处逆境,但依然保持着高洁的品格和远大的志向。

“世欲羁縻之,凡虑不自量”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苏轼的态度,既有想要束缚和利用他的意图,也体现了人们对他才能的低估。

“琼山绕珠渊,宝光夜煌煌”描绘了苏轼所在之地的自然美景,暗喻他的才华如同夜空中的璀璨星光,即使在逆境中也能熠熠生辉。

“我曾至其舍,月出波心房”表达了诗人亲自拜访苏轼的场景,月光下的波心仿佛映照着苏轼的住所,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

“追惟对遗编,灯火夜初凉”描述了诗人与苏轼对坐阅读的情景,夜色中灯火微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气氛。

“丽词有逸韵,文君方小妆”通过类比,将苏轼的文采与古代才女文君的装扮相提并论,赞美了他的文学才华和风度。

“便觉胸次间,八窗玲珑光”形容苏轼的文学作品如同打开了八扇窗户,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其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想象力。

最后,“似闻青冥上,幢节鸣佩珰”表达了诗人对苏轼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似乎能听到他在高远的天空中,以庄严的仪仗和佩饰鸣响的声音。

“先生应过我,衣袖识天香”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苏轼能再次造访,让自己的衣袖沾染上来自天界的香气,象征着对苏轼高尚人格和卓越才华的敬仰。

整首诗通过对苏轼贬谪经历的描绘,展现了他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人格魅力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馈岁次东坡韵寄思禹兄

我来客湘江,独泛无人佐。

封疆接南越,都会列百货。

方嗟岁除矣,仍喜此月大。

思归姑置之,且枕曲肱卧。

馈问亦未能,起看灯照座。

念贫米无舂,笑富粉转磨。

二者分劣优,等是一年过。

唯有东坡翁,作诗今续和。

形式: 古风 押[个]韵

守岁

除夕自不寐,守岁世事杯。

念此岁月往,嗟哉难蔽遮。

旧岁幸无疾,新岁知如何。

此夕且相守,拊掌一笑哗。

静闻闹市中,夜鼓不停挝。

弟兄醉酩酊,冠巾堕攲斜。

我居岩壑中,不觉日蹉跎。

和诗无好句,其敢对人誇。

形式: 古风

别岁

新岁压已至,旧岁去不迟。

我尚留不住,石火那能追。

不知岁所在,凫雏喧水涯。

父老相邀迓,年年知此时。

梅花只落尽,又见春水肥。

我本无欣喜,何尝有戚悲。

想见君饮酣,一举时一辞。

春容尚能老,此身那不衰。

形式: 古风

仙庐同巽中阿祐忠禅山行

好山不知源,胜处藏叠嶂。

兴来理清游,意适争勇往。

事异倾同识,顾语山答响。

野泉行浅沙,脱屦屡植杖。

相羊木阴下,喘坐清相向。

阿祐华林风,媚秀得妍状。

忠禅等鹄清,精神照冰段。

住山异比丘,韵出羲皇上。

风度太清癯,吐语极豪放。

拨置形骸外,卸裓藉草莽。

独余衰退姿,面色馀烟瘴。

胜践偶获陪,兹乐非夙望。

一笑粲妍鄙,散坐推少长。

愧无斜川诗,苦语出牵强。

读之辄自嗟,幸君一拊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