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庐同巽中阿祐忠禅山行

好山不知源,胜处藏叠嶂。

兴来理清游,意适争勇往。

事异倾同识,顾语山答响。

野泉行浅沙,脱屦屡植杖。

相羊木阴下,喘坐清相向。

阿祐华林风,媚秀得妍状。

忠禅等鹄清,精神照冰段。

住山异比丘,韵出羲皇上。

风度太清癯,吐语极豪放。

拨置形骸外,卸裓藉草莽。

独余衰退姿,面色馀烟瘴。

胜践偶获陪,兹乐非夙望。

一笑粲妍鄙,散坐推少长。

愧无斜川诗,苦语出牵强。

读之辄自嗟,幸君一拊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在山中游玩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趣。诗中以“好山不知源,胜处藏叠嶂”开篇,点明了山的神秘与美丽,随后通过“兴来理清游,意适争勇往”,展现了游玩时的兴致勃勃与自由奔放。

“事异倾同识,顾语山答响”则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话,山的回声仿佛是对人情感的共鸣。接着,“野泉行浅沙,脱屦屡植杖”描述了在自然中的轻松自在,脱去鞋袜,手持手杖,自由行走。

“相羊木阴下,喘坐清相向”表现了在树荫下的休息,清风徐来,让人感到宁静与舒适。“阿祐华林风,媚秀得妍状”赞美了同伴的风采,如同华林之风,美丽动人。

“忠禅等鹄清,精神照冰段”则是对另一位朋友的赞美,其精神如冰般清澈透明。“住山异比丘,韵出羲皇上”表达了对这位朋友独特气质的赞赏,他的风度超脱于世俗之上。

“风度太清癯,吐语极豪放”进一步描绘了朋友的外在与内在美,风度高雅而言语豪放。“拨置形骸外,卸裓藉草莽”则展现了朋友的洒脱与自在,将自我置于自然之中。

最后,“独余衰退姿,面色馀烟瘴”是对自己年老体衰的感慨,但“胜践偶获陪,兹乐非夙望”又表达了对这次游玩之乐的满足与珍惜。“一笑粲妍鄙,散坐推少长”描绘了大家欢笑相聚的场景,不分年龄,共享快乐。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与自我反思。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送稀上人还石门

海昏石门在深谷,排闼千峰如触鹿。

崛然独秀一峰高,自与千山作眉目。

曾学关西一味禅,众中杂遝多豪贤。

如今此老成新塔,但有楼阁如当年。

道人今作石门客,须眉尚带芳鲜色。

冷斋说我旧游处,梦魂夜渡脩江碧。

朝来秋声发舟树,羡君先我山中去。

故人问我归何时,试令哦我送行诗。

形式: 古风

寄题彭思禹水明楼

议郎诗眼发天藏,咄嗟办楼临汝水。

遥知残夜笙歌散,月出东南人独倚。

纤云灭尽光下彻,微波不兴天著底。

忽惊白昼在轩窗,试数游鱼见鳞尾。

平生肮脏笑伊优,官冷对人言少味。

但余清境得厌饫,天应用此相偿耳。

我当兴发竟相觅,一棹西风健行李。

登临尚能为君赋,要使江山增胜气。

形式: 古风

复次蔡元中韵

江楼为谁构,想见晴瓦碧。

夜读楼中诗,终疑笔五色。

气方吞刘备,和不以口击。

丽如傲梁公,正恐是花魄。

君才比西子,果识天下白。

我句陋无盐,笔砚焚欲亟。

吾家大冯君,酒酣颇自适。

书来誇壮观,盈纸溅醉墨。

初无万钱念,脱帽见秃笔。

时时及少年,追逐寄夙昔。

诫勿效宝公,清狂挑镜尺。

形式: 古风

次韵思禹思晦见寄二首(其一)

新诗夜读寒更尽,兄弟尽容窥所蕴。

此诗未暇数奇趣,谈笑先看押难韵。

家在筠溪白石滩,后堂分得玉千竿。

遥知华屋青灯夜,想见对床风雨寒。

湘山晓学愁眉浅,思归凭高意凝远。

贯珠妙语肯寄我,暴富人惊呼北阮。

何时促诏紫宸对,草制千言倚马待。

才高合在明光宫,忍令流落江湖外。

我渔意不在金鳞,湘浦华亭一样春。

苑头佐舟未乾没,问法僧来寂寞滨。

古师政与人意合,有问自应忘所答。

一波才动众波随,光遍千灯无坏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