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岁

除夕自不寐,守岁世事杯。

念此岁月往,嗟哉难蔽遮。

旧岁幸无疾,新岁知如何。

此夕且相守,拊掌一笑哗。

静闻闹市中,夜鼓不停挝。

弟兄醉酩酊,冠巾堕攲斜。

我居岩壑中,不觉日蹉跎。

和诗无好句,其敢对人誇。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除夕之夜诗人守岁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感色彩。

首句“除夕自不寐,守岁世事杯”,开篇点题,写出了诗人除夕之夜难以入眠,与众人一同守岁的场景。这里的“世事杯”既指饮酒庆祝,也暗含对一年生活的回顾与感慨。

接着,“念此岁月往,嗟哉难蔽遮”,诗人感叹时光流逝,岁月匆匆,无法阻挡。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是许多人心中的共鸣。

“旧岁幸无疾,新岁知如何”,表达了对过去一年平安健康的庆幸,同时对即将到来的新年充满未知与期待。这种情感细腻而真实,让人感同身受。

“此夕且相守,拊掌一笑哗”,描述了家人朋友围坐一起,欢声笑语,共同迎接新年的场景。这不仅是对传统习俗的传承,也是人间温情的体现。

“静闻闹市中,夜鼓不停挝”,对比了外界的喧嚣与内心的宁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独特理解——即使在热闹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弟兄醉酩酊,冠巾堕攲斜”,通过描写兄弟们醉酒后的状态,生动地展现了节日里人们放松、欢乐的一面。这种细节描写,让画面更加鲜活。

最后,“我居岩壑中,不觉日蹉跎”,诗人自述自己隐居山林,虽远离尘嚣,但并未感到光阴虚度。这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和诗无好句,其敢对人誇”,诗人谦逊地表示自己的诗作并不出色,不敢轻易示人。这种自我评价的谦虚态度,展现了诗人的真诚与低调。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深情地描绘了除夕守岁的温馨场景,以及诗人对时间、生活、自然的深刻感悟,富有哲理性和人文关怀,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别岁

新岁压已至,旧岁去不迟。

我尚留不住,石火那能追。

不知岁所在,凫雏喧水涯。

父老相邀迓,年年知此时。

梅花只落尽,又见春水肥。

我本无欣喜,何尝有戚悲。

想见君饮酣,一举时一辞。

春容尚能老,此身那不衰。

形式: 古风

仙庐同巽中阿祐忠禅山行

好山不知源,胜处藏叠嶂。

兴来理清游,意适争勇往。

事异倾同识,顾语山答响。

野泉行浅沙,脱屦屡植杖。

相羊木阴下,喘坐清相向。

阿祐华林风,媚秀得妍状。

忠禅等鹄清,精神照冰段。

住山异比丘,韵出羲皇上。

风度太清癯,吐语极豪放。

拨置形骸外,卸裓藉草莽。

独余衰退姿,面色馀烟瘴。

胜践偶获陪,兹乐非夙望。

一笑粲妍鄙,散坐推少长。

愧无斜川诗,苦语出牵强。

读之辄自嗟,幸君一拊掌。

形式: 古风

送稀上人还石门

海昏石门在深谷,排闼千峰如触鹿。

崛然独秀一峰高,自与千山作眉目。

曾学关西一味禅,众中杂遝多豪贤。

如今此老成新塔,但有楼阁如当年。

道人今作石门客,须眉尚带芳鲜色。

冷斋说我旧游处,梦魂夜渡脩江碧。

朝来秋声发舟树,羡君先我山中去。

故人问我归何时,试令哦我送行诗。

形式: 古风

寄题彭思禹水明楼

议郎诗眼发天藏,咄嗟办楼临汝水。

遥知残夜笙歌散,月出东南人独倚。

纤云灭尽光下彻,微波不兴天著底。

忽惊白昼在轩窗,试数游鱼见鳞尾。

平生肮脏笑伊优,官冷对人言少味。

但余清境得厌饫,天应用此相偿耳。

我当兴发竟相觅,一棹西风健行李。

登临尚能为君赋,要使江山增胜气。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