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其五)

佛法行中原,儒者耻论兹。

功施冥冥中,亦何负当时。

此方旧杂染,浑浑无名缁。

治生守家世,坐使斯人疑。

未知酒肉非,能与生死辞。

炽哉吴闽间,佛事不可思。

生子多颖悟,德报岂吾欺。

时俾正法眼,一出照曜之。

谁为邑中豪,勤诵我此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之作,以陶渊明的风格模拟,探讨佛法与儒家思想在中国中原地区的互动。诗中批评了当时社会对佛教的过分崇尚,认为儒者对此感到羞耻,指出佛法虽在暗中行善,但不应忽视儒家传统的伦理教化。诗人批评世俗之人不明是非,将佛事视为唯一出路,导致人们疑惑人生真谛。

苏辙强调,尽管南方如吴闽地区佛教盛行,但生育出聪明颖悟的子女,应当懂得回报社会,坚守儒家的道德规范。他期待有识之士能够以正法的眼光审视现实,照亮世人的心灵。最后,诗人呼吁当地豪杰能勤读此诗,反思并传承儒家的教诲。

整首诗寓含着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和对社会风气的忧虑,体现了苏辙作为儒家学者的立场和责任感。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其六)

忧来感人心,悒悒久未和。

呼儿具浊酒,酒酣起长歌。

歌罢还独舞,黍麦力诚多。

忧长酒易消,脱去如风花。

不悟万法空,子如此心何。

形式: 古风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其七)

杜门人笑我,不知有天游。

光明遍十方,咫尺陋九州。

此观一日成,衮衮通法流。

竿木常自随,何必返故丘。

老聃白发年,青牛去西周。

不遇关尹喜,履迹谁能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其八)

耝田种紫芝,有根未堪采。

逡巡岁月度,太息毛发改。

晨朝玉露下,滴沥投沧海。

须芽忽长茂,枝叶行可待。

夜烧沉水香,持戒勿中悔。

形式: 古风 押[贿]韵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其九)

海康杂蛮蜑,礼俗久未完。

我居久闾阎,愿先化衣冠。

衣冠一有耻,其下胡为颜。

东邻有一士,读书寄贤关。

归来奉亲友,跬步行必端。

慨然顾流俗,叹息未敢弹。

提提乌鸢中,见此孤翔鸾。

渐能衣裘褐,袒裼知恶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