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

水国春常在,台城夜未寒。

丽华承宠渥,江令捧杯盘。

宴罢明堂烂,诗成宝炬残。

兵来吾有计,金井玉钩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水乡的春天总是常驻,台城夜晚也不觉寒冷。
丽华深受恩宠,江令捧着酒杯和菜肴。
宴会结束后,明堂灯火辉煌,诗篇在珍贵的火炬下完成。
面对敌军来袭,我已有应对之策,金井玉栏之地我依然从容不迫。

注释

水国:指江南水乡,湿润地区。
台城:古代南京的城名,这里代指皇宫。
丽华:历史上南朝陈后主的妃子,此处泛指受宠爱的女子。
江令:可能指的是江总,南朝文人,此处代指宫中侍臣。
明堂:古代帝王祭祀、朝会的地方,这里指宫廷。
宝炬:珍贵的火炬,象征皇室的奢华。
兵来:指敌军入侵。
金井玉钩栏:形容宫殿的华丽装饰,暗示皇家气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宴会的景象和氛围,通过对春日长存、夜未深凉、宫庭宠爱、宴席饮酒等细节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在盛世中的自得其乐与豪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面对兵戎相见时所持有的从容不迫态度,以及对于国家安危的关怀。

"水国春常在"一句,表明春天在这个国家是长久存在的,给人以温暖和生机的感觉。"台城夜未寒"则描绘出一个夜色朦胧、气氛宁静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安详与平和。

"丽华承宠渥"中的“丽华”可能指代皇室或高贵之地,而“承宠渥”则是形容得到了上级的宠爱或恩惠,传达了一种被恩遇的愉悦。紧接着的"江令捧杯盘",则描绘了宴会中的欢乐景象,诗人与友人举杯畅饮,共同享受着生活的美好。

诗的后半部分"宴罢明堂烂,诗成宝炬残"表达了宴会结束时的情形,"明堂烂"可能指的是宴席所在之处灯火辉煌,而"诗成宝炬残"则是说诗人在这欢乐的氛围中创作出了佳作,留下了光耀的文学作品。

最后两句"兵来吾有计,金井玉钩栏"展示了诗人面对战乱时的镇定与智慧。无论外界如何动荡变幻,诗人都胸有成竹,有着自己的应对之策。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英明,也映射出他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享受生活美好,同时又不忘国是家禽的豁达情怀,反映出诗人罗隐在唐代盛世中的自信与从容。

收录诗词(507)

罗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字:昭谏
  •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 生卒年:833-909

相关古诗词

台城

晚云阴映下空城,六代累累夕照明。

玉井已乾龙不起,金瓯虽破虎曾争。

亦知霸世才难得,却是蒙尘事最平。

深谷作陵山作海,茂弘流辈莫伤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四顶山

胜景天然别,精神入画图。

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

过夏僧无热,凌冬草不枯。

游人来至此,愿剃发和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归梦

陆海波涛渐渐深,一回归梦抵千金。

路傍草色休多事,墙外莺声肯有心。

日晚向隅悲断梗,夜阑浇酒哭知音。

贪财败阵谁相悉,鲍叔如今不可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旧游

良时不复再,渐老更难言。

远水犹经眼,高楼似断魂。

依依宋玉宅,历历长卿村。

今日空江畔,相于只酒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