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叔母杨氏挽词

老人凋丧悲宗党,寒月凄凉葬旧林。

白发已知邻里暮,伤怀难尽子孙心。

几年赠命涵幽壤,当有铭文记德音。

千里缄词托哀恨,呜呜引者涕中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老去的人们哀悼亲族离散,寒冷的月光凄清地照在旧林间。
满头白发已知邻里黄昏,心中悲痛难以言尽子孙的忧虑。
这些年来,他们的生命融入了深深的地下,应有铭记他们美德的文字。
遥远的地方,寄托着深深的哀思,哭泣声中低吟着悲伤的诗篇。

注释

凋丧:死亡或衰落。
宗党:家族和亲族。
寒月:冷清的月亮。
葬:埋葬。
邻里:邻居。
暮:傍晚。
子孙:后代。
赠命:赋予生命。
幽壤:阴暗的地下世界。
铭文:墓志铭。
德音:美德和善行。
千里:遥远的地方。
缄词:含泪的书信。
哀恨:悲哀和怨恨。
呜呜:哭泣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洵为其从叔母杨氏所作的挽词。挽词是一种形式,用于悼念逝者,抒发哀思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亲人去世的悲痛和怀念之情。

"老人凋丧悲宗党,寒月凄凉葬旧林。" 这两句诗通过老人凋零的形象和寒冷月光下的古墓,表现出一种苍凉、哀伤的情绪。"宗党"指的是家族中的长者,"凋丧"则是形容他们逐渐凋零,去世的样子。而"葬旧林"则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亡。

"白发已知邻里暮,伤怀难尽子孙心。"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亲人离去后的深切哀思。白发象征着年老,而邻里暮则是指晚年的生活环境,伤怀难尽则强调了哀思之深。

"几年赠命涵幽壤,当有铭文记德音。"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逝者的追念和对其德行的颂扬。"几年"指的是去世多年的亲人,"涵幽壤"则形容他们安息于地下,而"当有铭文记德音"则是希望能够通过文字来永久纪念逝者的美好。

"千里缄词托哀恨,呜呜引者涕中吟。"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想要将自己的哀思和对逝者的思念,通过诗歌传递给远方的人,同时也希望这些文字能够唤起读者内心的共鸣。

整首挽词以深沉、哀伤的情感为主导,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古人对逝者的缅怀之情以及生命流逝的悲凉。

收录诗词(53)

苏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 字:明允
  • 生卒年:1009年-1066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和缙叔游仲容西园二首(其二)

栽松成径百馀尺,隔径开堂似两家。

厌事共邀终日饮,渴春先赏后开花。

客来庭树鸣寒鹊,酒入肌肤忆冷蛇。

衰病不胜杯酒处,醉归倾倒欲乘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次韵和缙叔游仲容西园二首(其一)

春入禁城怀旧隐,偶来芳圃似还家。

番番翠蔓缠松上,粲粲朱梅入竹花。

客慢空劳严置兕,酒多无用早成蛇。

相公犹有遗书在,欲问郎君借五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其二)

台省留身凡几岁,江湖得郡喜今行。

卧听晓鼓朝眠稳,行入淮流乡味生。

细雨满村莼菜长,高风吹旆綵船狞。

到家应有壶觞劳,倚赖比邻不畏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其一)

十年尝作犍为令,四脉尝闻悯俗诗。

共叹才高堪御史,果能忠谏致戎麾。

会稽特欲荣翁子,冯翊犹将试望之。

船系河堤无几日,南公应已悭来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