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其二)

台省留身凡几岁,江湖得郡喜今行。

卧听晓鼓朝眠稳,行入淮流乡味生。

细雨满村莼菜长,高风吹旆綵船狞。

到家应有壶觞劳,倚赖比邻不畏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在中枢任职多年,如今能去江河郡县任职让我欣喜。
早晨躺在床上听鼓声,安稳地入睡,行进在淮水边,家乡的味道油然而生。
细雨中村庄的莼菜长得茂盛,高风中旗帜飘扬在彩船上显得威武。
回到家中应该有人设宴款待,靠着邻居的帮助,我不怕任何事情。

注释

台省:中央政府机构。
江湖:泛指江河郡县。
喜今行:对这次任职出行感到高兴。
晓鼓:清晨的鼓声。
乡味:家乡的气息。
细雨:小雨。
莼菜:一种水生植物,可做食材。
高风:大风。
綵船:彩绘的船。
壶觞:酒器和酒杯,代指宴饮。
劳:慰劳。
比邻:邻居。
不畏卿:不怕任何困难。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归乡之乐的诗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家乡生活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故土深厚的情感。

"台省留身凡几岁,江湖得郡喜今行。" 开篇两句,诗人提及长久以来在外漂泊的日子,如今终于能够回到自己的郡县之地,心中充满欢喜。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流露出对故土的深情。

"卧听晓鼓朝眠稳,行入淮流乡味生。"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描述了归乡后能够安稳地睡个好觉,以及在清晨听到鼓声而醒来,这种平和与宁静是长期旅途中难以体验的。"行入淮流"则描绘出诗人重返家乡的场景,"乡味生"表达了归根的自然之情。

"细雨满村莼菜长,高风吹旆綵船狞。" 这两句通过对细雨和高风的描述,以及它们对农作物和河上的小船所带来的影响,勾勒出一个生机勃勃而又不失柔美的乡村画面。

最后两句 "到家应有壶觞劳,倚赖比邻不畏卿。" 则写出了归家的温馨和对邻里关系的依赖与信任,"壶觞劳"暗示着归乡后的欢聚场景,而"不畏卿"则展现了诗人对于邻里之间无拘无束、毫无戒备的情感交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示了一种深切的家园情怀与归乡之乐。

收录诗词(53)

苏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 字:明允
  • 生卒年:1009年-1066年

相关古诗词

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其一)

十年尝作犍为令,四脉尝闻悯俗诗。

共叹才高堪御史,果能忠谏致戎麾。

会稽特欲荣翁子,冯翊犹将试望之。

船系河堤无几日,南公应已悭来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蜀僧去尘

十年读易费膏火,尽日吟诗愁肺肝。

不解丹青追世好,欲将芹芷荐君盘。

谁为善相应嫌瘦,后有知音可废弹。

拄杖挂经须倍道,故山春蕨已阑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都门遇何剑吴

五年北客伤时语,一日逢君语更深。

丛菊晚华秋欲尽,九城寒气雨初沉。

可怜赤手拿龙学,只付黄金买醉吟。

莫问归期且言别,依依玄鸟向阳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涵虚阁

幽居少尘事,潇洒似江村。

苔藓深三径,衣冠盛一门。

岭云时聚散,湖水自清浑。

世德书芳史,传家有令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