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绛秘校罢泾尉而归

去年茶熟君得补,今来茶熟君已去。

心曾不计茶有无,隼在高风自腾翥。

昨日我送吴侯归,未忍重临离别处。

不若群公怜祢衡,相逐纵横唯柳絮。

形式: 古风 押[御]韵

翻译

去年茶叶成熟时你来补充储备,今年茶叶又熟你却已经离去。
心中从未计较是否有茶,就像鹞鹰在高风中自由翱翔。
昨日我送吴侯归乡,却难以再次面对离别的地方。
不如大家怜惜祢衡的遭遇,像柳絮般随风飘散,任意东西。

注释

去年:指过去的一年。
茶熟:茶叶成熟可供采摘。
君:对对方的尊称。
补:补充储备。
心曾不计:心里未曾考虑。
茶有无:是否有茶。
隼:鹞鹰。
高风:大风。
腾翥:翱翔。
昨日:前一天。
吴侯:对吴姓官员的尊称。
归:返回。
未忍:不忍心。
重临:再次来到。
群公:众人,指同僚或朋友。
怜:怜悯。
祢衡:历史人物,才子,此处借指有才华但不受重视的人。
相逐:追逐跟随。
纵横:形容随意飘荡。
唯柳絮:只有柳絮般的轻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徐绛秘校罢泾尉而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徐绛辞官归乡的感慨。首句“去年茶熟君得补”回忆去年友人任职期间,茶熟之际得以补缺,暗示了友人的仕途有所进展;然而“今来茶熟君已去”,今年茶熟时友人却已离职,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

“心曾不计茶有无”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淡然态度,即使茶香依旧,友人已不在,有一种超脱的豁达。接下来的“隼在高风自腾翥”以鸟儿翱翔比喻友人志向高远,即使离开官场也能自由飞翔,寄寓了对友人的祝福。

“昨日我送吴侯归”描绘了诗人昨日送别的情景,再次强调离别的场景。“未忍重临离别处”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不愿再次回到那个分别之地。最后两句“不若群公怜祢衡,相逐纵横唯柳絮”,通过典故将友人比作祢衡,意指友人如祢衡般才情出众,即使离开官场也能在民间自由自在,如同随风飘荡的柳絮,洒脱无拘。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离任的惋惜,又有对其才华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深沉与细腻。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徐秘校庐州监酒

淮南秋物盛,稻熟蟹正肥。

况身为酒官,醇酎饮不非。

傥观众人醉,徒自使世讥。

与君伯氏好,试以此言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送晋原乔主簿

太守登车时,我病不能出。

遥期玩海棠,度险马屡叱。

唯畏行迈迟,恶欲及春日。

何为爱此花,曾非桃杏匹。

生红浓复浅,瘦蒂脩且密。

湖傍几十树,雕盘拥新漆。

酒倾琉璃盆,月上欢未毕。

县官同远宦,簿领无督诘。

刻意咏芳菲,追补李杜失。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送晏太祝之宣城监税

每爱昭亭傍,清滩石可数。

两岸脩竹林,孤城严晚鼓。

自辨越人言,难廋楚乡语。

郭门春聚船,江贾无多取。

形式: 五言律诗

送逐客王胜之不及遂至屠儿原

犯霜出国门,送客客已去。

犹意行未远,策马过寒戍。

川长不见人,沙没前岗路。

始闻云木深,忽逢朱亥墓。

金锤一报恩,义烈垂竹素。

何须文学为,寄语长沙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