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曲

禦戎岂别无经纶,娄敬作俑言和亲。

或结或绝患不已,至呼韩邪朝竟宁。

稽首愿得婿汉氏,秭归有女王昭君。

临时失捐画工赂,蛾眉远嫁单于庭。

玉容惨淡落紫塞,粉泪阑干挥黄云。

下马穹庐移步涩,弹丝谁要胡儿听。

年年两军苦争战,杀人如麻盈边城。

若藉此行赎万骨,甘忍吾耻縻一身。

闻笳常使梦魂惊,倚楼惟恐烽火明。

狼子野心何可凭,呜呼狼子野心何可凭。

形式: 古风

翻译

抵御外敌难道没有别的策略?娄敬提出和亲的建议。
和亲有时断时续,直到呼韩邪王最终来到竟宁朝见。
她深深叩首,希望能成为汉家的女婿,如秭归的王昭君。
一时不慎,画师受了贿赂,使得她美丽的容貌被送到单于的宫殿。
她的玉颜在紫色边塞显得凄凉,泪水打湿了黄沙天空。
她在帐篷中下马,每一步都艰难,琴弦上弹奏的曲调无人能懂。
每年两国军队苦战不休,边境满目疮痍,尸横遍野。
如果这次和亲能赎回千万人的生命,我宁愿忍受个人的耻辱。
听到胡笳声常常惊扰梦境,独自倚楼唯恐烽火再起。
狼子野心怎能轻易相信,唉,狼子野心怎能轻易相信。

注释

经纶:策略。
娄敬:历史人物,建议和亲。
言和亲:提出和亲建议。
稽首:叩首。
婿汉氏:成为汉家女婿。
失捐:失误。
画工:画师。
蛾眉:美女。
单于庭:匈奴王宫。
紫塞:紫色边塞。
阑干:纵横。
穹庐:游牧民族的帐篷。
移步涩:行走艰难。
弹丝:弹琴。
胡儿:匈奴人。
万骨:千万人。
耻縻:耻辱牵累。
闻笳:听到胡笳声。
烽火:战争信号。
狼子野心:比喻敌人凶残。
何可凭:怎能轻易相信。

鉴赏

这首宋代赵汝燧的《昭君曲》以昭君出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表达了对和平与牺牲的深刻反思。诗人首先指出,抵御外敌并非只有武力一途,娄敬建议和亲,昭君的出塞就是这一理念的实践。然而,和亲并未彻底解决边境纷争,直到呼韩邪单于来朝,昭君才得以实现。

诗中描绘了昭君出塞时的悲凉情景,她因画工的失职而被选中,远离故土,蛾眉远嫁异域。她的玉容在紫塞上显得凄惨,泪水洒满黄沙,连步履都变得迟疑。在胡地,她的琴声无人欣赏,战争的残酷现实让人心痛。

诗人感慨,昭君的出塞虽然暂时缓解了边境冲突,但每年仍有许多人因此丧命。她愿意以个人的牺牲换取和平,宁愿忍受耻辱,也不愿看到更多生灵涂炭。听到胡笳声,她的心魂常被惊扰,担忧烽火再起。

最后,诗人发出深沉的感叹,质疑仅凭和亲能否真正平息狼子野心,表达了对和平长久的期待和对战争无情的批判。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反思。

收录诗词(288)

赵汝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禹穴行

浙江之东千岩出,参差半天气葱郁。

禹昔不返南巡车,越人交口说遗迹。

日往月来三千春,宫有龙瑞洞阳明。

搜深陟危辨旧穴,讹以传讹终难寻。

荒山一片老风雨,徘徊问山山无语。

寒林朝号万壑秋,冷烟暮结太古愁。

谁能为起马迁死,指点当时所探何处是。

形式: 古风

茶罢

茶罢晴檐唱午鸡,偶骑驴去过东溪。

酒肴分倩樵夫挈,笔砚专令童子携。

放目水亭栏独倚,题诗僧舍壁新泥。

兴阑归问来时路,到处蝉鸣日已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荆门行

去年曾问荆门途,鸡鸣狗吠民耕锄。

摇鞭重来意惨澹,前日井邑今丘墟。

云昏雨涩草堆碧,四野荒荒人迹疏。

深山扶携皆露处,骨肉荡没况室庐。

老农无力倚林卧,少定举首来向余。

官人且坐待侬说,未说泗涕先横裾。

老夫老岂识兵革,忽见远近皆狂胡。

悬崖绝壁鱼贯进,飞马上下争驰驱。

吾军非是无身手,未鼓弃甲先奔趋。

时平廪帛官不计,战胜爵赏官不辜。

进怯锋镝退焚掠,虏既难堪堪汝乎。

归来未暇正其罪,官有金币还招呼。

老夫莫晓军旅事,但闻败衄深嗟吁。

我听其言为蹙頞,含悽独下西山隅。

金莲似恨膻风染,蒙泉未洗血水污。

九秋半破明月夕,照我孤愤行绕壁。

天子尝胆方仄席,微臣敢作楚囚泣,秋风一剑楼兰国。

形式: 古风

荆渚书怀

明镜明于月,白发白于雪。

月照雪转添,使我心断绝。

连年事行役,曾不须臾歇。

陟冈脚双茧,凌湖舟一叶。

五觌君山面,洪涛涨天阔。

重倚南楼栏,远雁逐云灭。

西风落破帽,龙山酬九节。

摇鞭荆门去,蒙泉弄清洁。

游观固不恶,奔走计则拙。

眠指几千里,意者遂休辙。

困翮堕渚宫,因循入羁绁。

天涯寒苦早,袖穿手龟裂。

村沽酒力薄,连釂耳方热。

矫首飞白云,杳杳望吴越。

儒冠信误身,铸尽六州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