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这是一首表达对亲人安全担忧和思念之情的诗。诗人在夜晚感到不安,因为兄弟们都在外地,无法得知他们的生死情况,更不用说那遥远而艰难的归途。避战乱而导致家人分散,饥饿和寒冷成为常伴,而回家的路上又有凶猛的野兽威胁。
诗中“岂无柴门归”一句,表达了对于归乡的渴望,但却因为畏惧那些危险而无法实现。最后两句“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通过观察天空中的大雁,感叹它们也有自己的迁徙路径,从自然界汲取精神力量,对比人间的无常与兄弟们的分别,更加深化了诗人的忧思和对亲情的珍视。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漆有用而割,膏以明自煎。
兰摧白露下,桂折秋风前。
府中罗旧尹,沙道尚依然。
赫赫萧京兆,今为时所怜。
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
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
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
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
猛虎凭其威,往往遭急缚。
雷吼徒咆哮,枝撑已在脚。
忽看皮寝处,无复睛闪烁。
人有甚于斯,足以劝元恶。
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
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
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
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
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