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其四)

清风初号地籁,明月自写天容。贫家何以娱客?

但知抹月批风。

形式: 六言诗

翻译

清风刚刚吹过,自然发出地籁的声音,明亮的月亮映照出天空的容貌。
在贫穷的家中,我们拿什么来招待客人呢?

注释

清风:微风。
初号:刚刚吹起。
地籁:大地的声音,指风声。
明月:明亮的月亮。
自写:自然显现。
天容:天空的景色。
贫家:贫穷的家庭。
娱客:招待客人。
但知:只知道。
抹月:用手或工具划过月亮,这里比喻欣赏月亮。
批风:批拂清风,形容感受或欣赏风。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体现了他特有的豪放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水田园图。

“清风初号地籁,明月自写天容。”两句描写夜晚的景象,清风如同号角般吹响,大地在这宁静中沉睡,而明月则像一支笔,自然而然地书写着天空的轮廓。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贫家何以娱客?”这一句表达了诗人的谦逊和自知之明。尽管家中清贫,但面对来访的宾朋,诗人仍想方设法地款待。

“但知抹月批风。”最后一句则更深层次地揭示了诗人与自然的融合。他似乎在告诫自己,只需抚摸那轮明月,与和煦的清风为伴,便足以享受这份宁静愉悦,不必过多追求世俗的奢侈。

整首诗通过对夜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超脱物外、与自然合一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其五)

青山自是绝色,无人谁与为容。

说向市朝公子,何殊马耳东风。

形式: 六言诗

观张师正所蓄辰砂

将军结发战蛮溪,箧有殊珍胜象犀。

漫说玉床收箭镞,何曾金鼎识刀圭。

近闻猛士收丹穴,欲助君王铸袅蹄。

多少空岩人不见,自随初日吐虹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次韵子由病酒肺疾发

忆子少年时,肺病疲坐卧。

喊呀或终日,势若风雨过。

虚阳作浮涨,客冷仍下堕。

妻孥恐怅望,脍炙不登坐。

终年禁晚食,半夜发清饿。

胃强鬲苦满,肺敛腹辄破。

三彭恣啖啮,二竖肯捕播。

寸田可治生,谁劝耕黄糯。

探怀得真药,不待君臣佐。

初如雪花积,渐作樱珠大。

隔墙闻三咽,隐隐如转磨。

自兹失故疾,阳唱阴辄和。

神仙多历试,中路或坎坷。

平生不尽器,痛饮知无奈。

旧人眼看尽,老伴馀几个。

残年一斗粟,待子同舂簸。

云何不自珍,醉病又一挫。

真源结梨枣,世味等糠莝。

耕耘当待穫,愿子勤自课。

相将赋《远游》,仙语不用些。

形式: 古风

铁拄杖,并叙

柳公手中黑蛇滑,千年老根生乳节。

忽闻铿然爪甲声,四坐惊顾知是铁。

含簧腹中细泉语,迸火石上飞星裂。

公言此物老有神,自昔闽王饷吴越。

不知流落几人手,坐看变灭如春雪。

忽然赠我意安在,两脚未许甘衰歇。

便寻辙迹访崆峒,径度洞庭探禹穴。

披榛觅药采芝菌,刺虎鏦蛟擉蛇蝎。

会教化作两钱锥,归来见公未华发。

问我铁君无恙否,取出摩挲向公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