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张师正所蓄辰砂

将军结发战蛮溪,箧有殊珍胜象犀。

漫说玉床收箭镞,何曾金鼎识刀圭。

近闻猛士收丹穴,欲助君王铸袅蹄。

多少空岩人不见,自随初日吐虹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将军年轻时就在蛮溪征战,他的箱子里藏着稀世珍宝,超过象牙犀角。
别提那些珍贵的箭头被收藏在玉床上,又有谁能真正理解金鼎的价值,那是用来衡量宝剑的锋利程度。
最近听说勇猛之士找到了炼丹的洞穴,想要帮助君王铸造出更锋利的兵器。
有多少隐秘的山岩中无人知晓,只有初升的太阳映照下,它们展现出彩虹般的绚丽光芒。

注释

蛮溪:指偏远或蛮荒的河流。
殊珍:极其珍贵的物品。
象犀:象牙和犀牛角,古代视为贵重材料。
玉床:形容珍贵的收藏处。
金鼎:古代用于烹煮和祭祀的大型铜器,象征尊贵。
刀圭:古代长度单位,比喻极微小的差距或珍贵的宝物。
丹穴:炼丹的矿洞,也指仙人居住的地方。
袅蹄:形容兵器锐利如袅袅的马蹄。
空岩:荒凉无人的岩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的英勇形象以及对珍贵物品的拥有。"战蛮溪"显示了将军在边疆作战的情景,而"箧有殊珍胜象犀"则表明他所获得的战利品中包含了稀有的宝物,如同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此处对比强烈,既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也映照出将军的英雄气概。

接着的两句"漫说玉床收箭镞,何曾金鼎识刀圭"则是对过往战事的回忆和反思。将军在战场上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较量,但即便是在华丽的环境中,他也从未真正领略过平静生活中的美好。

然而,随后的两句"近闻猛士收丹穴,欲助君王铸袅蹄"展现了一种新的希望和使命感。诗人提及有人在寻找传说中的丹穴,以期获得力量去辅佐国君。这不仅是对个人英雄主义的颂扬,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危的关切。

最后两句"多少空岩人不见,自随初日吐虹蜺"则带有一种超脱和回归自然的情怀。诗中所谓"空岩人"可能是指隐士或道人,他们选择远离尘世,追寻更高的精神境界。"自随初日吐虹蜺"则是一幅神仙羽化升天的画面,象征着超脱凡俗、回归自然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将军的英勇与隐士的超脱,勾勒出一幅充满对比和深意的历史画卷,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个人英雄主义与精神追求之间关系的思考。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子由病酒肺疾发

忆子少年时,肺病疲坐卧。

喊呀或终日,势若风雨过。

虚阳作浮涨,客冷仍下堕。

妻孥恐怅望,脍炙不登坐。

终年禁晚食,半夜发清饿。

胃强鬲苦满,肺敛腹辄破。

三彭恣啖啮,二竖肯捕播。

寸田可治生,谁劝耕黄糯。

探怀得真药,不待君臣佐。

初如雪花积,渐作樱珠大。

隔墙闻三咽,隐隐如转磨。

自兹失故疾,阳唱阴辄和。

神仙多历试,中路或坎坷。

平生不尽器,痛饮知无奈。

旧人眼看尽,老伴馀几个。

残年一斗粟,待子同舂簸。

云何不自珍,醉病又一挫。

真源结梨枣,世味等糠莝。

耕耘当待穫,愿子勤自课。

相将赋《远游》,仙语不用些。

形式: 古风

铁拄杖,并叙

柳公手中黑蛇滑,千年老根生乳节。

忽闻铿然爪甲声,四坐惊顾知是铁。

含簧腹中细泉语,迸火石上飞星裂。

公言此物老有神,自昔闽王饷吴越。

不知流落几人手,坐看变灭如春雪。

忽然赠我意安在,两脚未许甘衰歇。

便寻辙迹访崆峒,径度洞庭探禹穴。

披榛觅药采芝菌,刺虎鏦蛟擉蛇蝎。

会教化作两钱锥,归来见公未华发。

问我铁君无恙否,取出摩挲向公说。

形式: 古风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

蕙死兰枯菊亦摧,返魂香入岭头梅。

数枝残绿风吹尽,一点芳心雀啅开。

野店初尝竹叶酒,江云欲落豆秸灰。

行当更向钗头见,病起乌云正作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