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拄杖,并叙

柳公手中黑蛇滑,千年老根生乳节。

忽闻铿然爪甲声,四坐惊顾知是铁。

含簧腹中细泉语,迸火石上飞星裂。

公言此物老有神,自昔闽王饷吴越。

不知流落几人手,坐看变灭如春雪。

忽然赠我意安在,两脚未许甘衰歇。

便寻辙迹访崆峒,径度洞庭探禹穴。

披榛觅药采芝菌,刺虎鏦蛟擉蛇蝎。

会教化作两钱锥,归来见公未华发。

问我铁君无恙否,取出摩挲向公说。

形式: 古风

翻译

柳公手中握着黑色的蛇,千年老根生出节瘤。
忽然听到清脆的爪甲撞击声,四周的人惊讶地回头,知道是铁器发出的。
含簧腹中泉水般低语,火星在石头上飞溅如同星裂。
他说这东西年岁大了有灵性,自古以来是闽王赠予吴越的宝物。
不知它落入多少人之手,如今变化无常,如同春雪消融。
突然赠予我,其心意何在?我不能就此甘心衰老。
我决定追寻它的足迹,前往崆峒山,穿越洞庭湖探寻大禹陵。
拨开荆棘寻找草药和灵芝,刺虎捕蛟,无所畏惧。
我将用它的力量化为锐利的锥子,归来时,柳公还未白头。
询问铁君是否安好,我要向他展示并讲述这一切。

注释

黑蛇:指代某种神秘的铁器。
铿然:形容声音清脆。
爪甲声:可能指铁器摩擦或敲击的声音。
铁:此处指代神秘的铁器。
崆峒:中国西部的名山。
洞庭:中国湖泊,与禹穴相关。
化作:转变成。
华发:白发,象征年龄增长。
摩挲:抚摸,触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人手持一根黑色的蛇形拐杖,其形态古老而神秘,似乎蕴含着千年的历史。柳公手中的铁拄杖不仅外观奇特,而且声音铿然有力,让四周的人都惊讶地转头观望。这根拐杖被赋予了生命和灵性,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时的闽王与吴越之间的往事。

诗中通过柳公赠送这根铁拐杖给诗人苏轼,表达了一种精神上的传承。苏轼在得到这件物品后,便开始了寻访仙境、采集草药的生活,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与精神和谐的态度。

最后,当苏轼回到柳公那里,询问他是否安好,并展示了自己摩挲铁拄杖后的感悟。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道家对于自然物品的崇拜,更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时间和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

蕙死兰枯菊亦摧,返魂香入岭头梅。

数枝残绿风吹尽,一点芳心雀啅开。

野店初尝竹叶酒,江云欲落豆秸灰。

行当更向钗头见,病起乌云正作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东坡八首,并叙(其一)

废垒无人顾,颓垣满蓬蒿。

谁能捐筋力,岁晚不偿劳。

独有孤旅人,天穷无所逃。

端来拾瓦砾,岁旱土不膏。

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

喟然释耒叹,我廪何时高。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东坡八首,并叙(其二)

荒田虽浪莽,高庳各有适。

下隰种粳稌,东原莳枣栗。

江南有蜀士,桑果已许乞。

好竹不难栽,但恐鞭横逸。

仍须卜佳处,规以安我室。

家僮烧枯草,走报暗井出。

一饱未敢期,瓢饮已可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