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处士

僧话磻溪叟,平生重赤松。

夜堂悲蟋蟀,秋水老芙蓉。

吟坐倦垂钓,闲行多倚筇。

闻名来已久,未得一相逢。

塔见移来影,钟闻过去声。

一斋唯默坐,应笑我营营。

形式: 古风

翻译

僧人谈起磻溪的老者,一生看重赤松子的传说。
夜晚在静室中听见蟋蟀哀鸣,秋天的水面映照着衰老的芙蓉花。
他疲倦地坐着垂钓,闲暇时常常拄着手杖漫步。
早就听说了他的大名,却始终未能相见。
看见佛塔的影子移动,听到过去的钟声回荡。
他在斋堂中静静坐着,想必会笑我忙忙碌碌的生活。

注释

僧话:僧人谈论。
磻溪叟:磻溪的老者(指隐士)。
赤松: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夜堂:夜晚的静室。
悲蟋蟀:听见蟋蟀哀鸣。
秋水:秋天的水面。
老芙蓉:衰老的芙蓉花。
吟坐:吟诗时坐着。
倦垂钓:疲倦地垂钓。
闲行:闲暇时行走。
倚筇:拄着手杖。
闻名:听说大名。
相逢:相见。
塔见:看见塔影。
钟闻:听到钟声。
一斋:独自在斋堂。
默坐:静静地坐着。
营营:忙忙碌碌。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曹松所作,名为《寄李处士》。从词句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怀念和自然景物描绘的诗篇。

"僧话磻溪叟,平生重赤松。" 这两句开头即刻画出一位在深山中与僧侣交谈的老者形象,其“平生”对“磻溪叟”的生平有所重视,而这种重视集中体现在他对“赤松”的珍视上,似乎隐喻着诗人对于高洁品格或坚贞不屈精神的推崇。

"夜堂悲蟋蟀,秋水老芙蓉。" 这两句则是对自然景物的感慨。夜间,寺庙中传来蟋蟀的鸣叫声,引起诗人对于生命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伤。而“秋水”与“老芙蓉”相映衬,更显出岁月流转、万物凋零之意。

"吟坐倦垂钓,闲行多倚筇。"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山林间的悠然自得生活状态。诗人或坐或行,但总是处于一种闲适的境界中,似乎是在逃避尘世的喧嚣。

"闻名来已久,未得一相逢。" 这两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遗憾。诗人对于友人李处士的名字早有所闻,但一直未能与之相遇,这种期待与失落的情感交织在一起。

"塔见移来影,钟闻过去声。" 这两句则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无奈和感慨。在诗人的眼中,佛塔的影子似乎随着光线移动,而寺庙中的钟声也如同过往的回音一般,提醒人们时间的不断流失。

"一斋唯默坐,应笑我营营。"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的生活状态的一种自嘲和反思。在这静谧的山林之中,诗人的日子过得简单而宁静,而外界的人们对于诗人这种选择或许会感到奇怪甚至可笑,但诗人自己却乐在其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友人的深情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宁静,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收录诗词(142)

曹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晚期诗人。舒州(今安徽桐城。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 字:梦徵
  • 籍贯:一今安徽潜山)
  • 生卒年:828——903

相关古诗词

道中

出门嗟世路,何日朴风归。

是处太行险,□□应解飞。

主人厚薄礼,客子新故衣。

所以浇浮态,多令行者违。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追游若遇三清乐,行从应妨一日春。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然点松柏花。

鹿眠荒圃寒芜白,鸦噪残阳败叶飞。

华岳影寒清露掌,海门风急白潮头。

形式:

又游仙诗一绝

靖节先生几代孙,青娥曾接玉郎魂。

春风流水还无赖,偷放桃花出洞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其一)

玉箫金瑟发商声,桑叶枯乾海水清。

净埽蓬莱山下路,略邀王母话长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