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龙图韵五首(其三)明堂肆赦不得预观感而成诗

季秋阳馆事严禋,能飨洪惟上至仁。

游庙衣冠参帝坐,侍祠簪佩俨星辰。

欢声被宇和于律,协气流天蔼若春。

即见陪銮千万祀,岂长如此在遐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秋季阳馆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彰显着皇上无比深厚的仁德。
在游历宗庙时,文武官员列席,如同皇帝在座,侍奉祭祀的官员们佩戴整齐,如星辰般耀眼。
欢快的歌声充满殿堂,与音乐和谐共鸣,祥和的气息弥漫天空,如同春天一般温暖。
期待在未来的无数祭典中,我也能陪伴君王,但这怎能长久,终究有结束的一天。

注释

季秋:秋季的末尾。
严禋:隆重而严肃的祭祀。
洪惟:大德,极大的恩惠。
上至仁:皇上极高的仁德。
游庙:巡游宗庙。
衣冠:穿戴礼服。
帝坐:皇帝的宝座。
俨星辰:整齐有序,如星辰排列。
被宇:充满整个殿堂。
和于律:与音乐旋律协调。
协气:和谐的气息。
蔼若春:如同春风般温暖。
陪銮:陪同皇帝。
千万祀:无数的祭典。
遐垠:遥远的地方,此处指时间长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季秋时节的壮丽场景,阳光照耀着庄严肃穆的庙宇,展现了一种神圣而又和谐的氛围。"能飨洪惟上至仁"一句表达了对皇帝至高无上的敬畏之情,而"游庙衣冠参帝坐"则描绘了一幅朝拜图景,人们穿着庄重的服饰,在庙宇中供奉神灵。"侍祠簪佩俨星辰"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欢声被宇和于律"一句,则转向了声音之美,表明一种和谐统一的声音充盈在整个空间之中,且与音乐的节奏相符合。"协气流天蔼若春"则是对这种美好氛围的进一步描绘,似乎连空中的气息也与这份和谐协调。

最后两句"即见陪銮千万祀,岂长如此在遐垠"表达了一种敬畏之心,同时也有一丝对未来持续性的期待或是担忧。这一段落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于这种美好场景的珍视和对于时间流逝的反思。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致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庄严肃穆、充满敬畏之心的朝拜场景,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美好时刻持续性的期待或是担忧。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和吴龙图韵五首(其四)经史阁

自持金节此为州,小善何尝不见收。

更起丽谯连石室,盛藏缣帙拟蓬丘。

师延旧德皆高谊,士集他邦尽久留。

当念河南向儒意,莫教弦诵少时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吴龙图韵五首(其二)洗竹

斤斧从来到此稀,为撩疏密绕藩篱。

已繁不用饶新笋,纵碍何妨惜旧枝。

风外清音闻曲阁,月中寒影下方池。

想公日在琅玕径,正是棠阴讼少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和张屯田秋晚灵峰东阁闲望

直栏横绝紫微阴,凭久秋光照客襟。

一道山川寒色远,万家烟火夕阳深。

泾滩水落群鸦集,秦岭云高断雁沉。

此兴浩然须把酒,可怜难醉异乡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和张推官荔枝

长嗟珍果滞遐方,好种华林奉帝王。

夏簟满风罗秀色,晓梯乘露摘新香。

泼霞乍染愁将变,烹玉才凝忍更尝。

正在临邛病痟甚,忽蒙佳惠敢相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