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龙图韵五首(其二)洗竹

斤斧从来到此稀,为撩疏密绕藩篱。

已繁不用饶新笋,纵碍何妨惜旧枝。

风外清音闻曲阁,月中寒影下方池。

想公日在琅玕径,正是棠阴讼少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自古以来,这里很少有人使用斧头砍伐,只为挑逗竹子的疏密,围绕着篱笆生长。
竹子已经繁茂,无需再增添新笋,即使它们妨碍了道路,也应珍惜旧有的枝干。
在风中,可以听到竹子清脆的声音从曲阁传来;月光下,它们的寒影倒映在池塘边。
想象您每天走在翠竹的小路上,那里正是您处理公务、棠阴下诉讼较少的时候。

注释

斤斧:古代的一种斧头,此处指砍伐工具。
疏密:形容竹子的排列疏密不均。
藩篱:篱笆,比喻界限或屏障。
琅玕径:形容竹林小路,琅玕原指美玉,此处代指竹林。
棠阴:棠树下的阴凉处,古代常用来比喻公正的法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精致的园林景象,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空间。

“斤斧从来到此稀,为撩疏密绕藩篱。”开篇即设定了一种修剪园林的场景,其中的“斤斧”指的是园丁用刀斧等工具修剪植物的声音,表明这是一个长期被精心照料的地方。诗人通过对园中细枝末节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生命力的尊重和珍惜。

“已繁不用饶新笋,纵碍何妨惜旧枝。”这里表达了一个平衡与保存的理念,不是简单地剪掉所有老旧的部分,而是在保留旧有的同时给予新的生长空间。这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界中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解和尊重。

“风外清音闻曲阁,月中寒影下方池。”随后的两句则描绘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景象。清风过境带来的声音与夜晚明月下的影子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

最后,“想公日在琅玕径,正是棠阴讼少时。”诗人通过对往昔情景的回忆,将个人经历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表达了一种对于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精妙的笔触,展现了一个既充满生机又不失宁静的园林世界,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和张屯田秋晚灵峰东阁闲望

直栏横绝紫微阴,凭久秋光照客襟。

一道山川寒色远,万家烟火夕阳深。

泾滩水落群鸦集,秦岭云高断雁沉。

此兴浩然须把酒,可怜难醉异乡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和张推官荔枝

长嗟珍果滞遐方,好种华林奉帝王。

夏簟满风罗秀色,晓梯乘露摘新香。

泼霞乍染愁将变,烹玉才凝忍更尝。

正在临邛病痟甚,忽蒙佳惠敢相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邵兴宗棋声

二客与棋酬,寒声满侧楸。

急因随行发,断为见迟休。

花下莺翻翼,林间鹤转头。

丁丁竹楼下,不独在黄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和陈基载大雨

黕黕云如涌,淙淙雨若倾。

骤翻银汉浊,匀洒玉绳明。

雷怒无停势,风豪有遏声。

危楼已初伏,犹谓裌衣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