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适落日江上二首(其一)

寒烟羃清江,渔唱扁舟上。

江转少人家,自此知安往。

维舟倚丛薄,明月独相向。

欲晓醉应醒,还逐轻鸥扬。

形式: 古风

翻译

寒冷的烟雾笼罩着清澈的江面,渔夫在小舟上唱着歌。
江水转弯处稀疏地分布着几户人家,从这里开始,我也不知该去向何方。
我系船停靠在草木丛生的地方,只有明亮的月光与我相伴。
天快亮了,醉意应该也随着黎明醒来,我将跟随轻盈的鸥鸟一同飘荡。

注释

寒烟:寒冷的雾气。
羃:笼罩。
清江:清澈的江水。
渔唱:渔夫的歌声。
扁舟:小舟。
江转:江水转弯。
少人家:稀疏的人家。
自此:从此。
知安往:知道该去向何处。
维舟:系船。
丛薄:草木丛生的地方。
明月:明亮的月亮。
相向:相伴。
欲晓:天快亮。
醉应醒:醉意应该醒来。
轻鸥:轻盈的鸥鸟。
扬:飘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江上渔歌画面。"寒烟羃清江",烟雾笼罩着清澈的江面,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渔唱扁舟上",渔夫在小舟上轻轻歌唱,歌声穿透寒烟,显得孤独而悠扬。"江转少人家",江流拐弯处人烟稀少,更显江上的荒寂。

诗人通过"自此知安往"表达了对未知方向的探寻,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漂泊不定。"维舟倚丛薄",他停船靠在岸边的草木丛中,与明月相对,增添了孤寂的意象。"明月独相向",明月成为他的伴侣,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

最后两句"欲晓醉应醒,还逐轻鸥扬",写诗人借酒消愁,似乎在醉中寻找片刻解脱,但随着黎明的到来,他意识到自己终究要像江上的轻鸥一样,继续前行。整首诗以景寓情,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感和对未来的迷茫。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王适落日江上二首(其二)

稍息南市喧,初上东山月。

潜鱼忽惊踊,饥雁时断绝。

落叶误投签,繁霜疑积雪。

苦寒良难久,爱此元气洁。

形式: 古风

次韵王适新燕

好雨纤纤润客衣,新来双燕力犹微。

似嫌春早无人见,故待帘开掠地飞。

南国花期知不远,中原寒剧未应归。

养雏不怕巢成早,记取朝朝为启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次韵石芝

鸡鸣东海朝日新,光蒙洲岛雾雨匀。

一晞石上遍生耳,幽子自食无来宾。

寄书乞取久未许,箬笼蕉囊海神户。

一掬谁令堕我前,无为知我超诸数。

此身不愿清庙瑚,但愿归去随樵苏。

龟龙百岁岂知道,养气千息存其胡。

尘中学仙定难脱,梦里食芝空酷烈。

中山军府得安闲,更试朝霞磨镜铁。

形式: 古风

次韵刘贡父和韩康公忆其弟持国二首(其一)

霜风瑟瑟卷梧蕉,燕处超然夜寂寥。

羽客信来丹鼎具,石淙梦断水声遥。

赤松作伴谁当见,黄鹄高飞未易招。

剑履终身定何益,勤劳付与沛中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