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瑞香于四明

锦树团栾海角州,移春槛里见风流。

两三翠盖张前面,千百香囊缀上头。

绝代红梅相对好,妒人山麝莫来休。

衰翁若被儿童问,入眼还曾有此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繁茂的树木如锦绣般簇拥在海角州,春天的气息在栏杆内外流转。
几株翠绿的树冠在前方展开,无数香气四溢的香囊挂在枝头。
无比艳丽的红梅相互映衬,美丽动人,山中麝香也嫉妒它的娇艳,不要再来打扰。
如果衰老的我被孩子们询问,眼前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美景。

注释

锦树:形容树木繁茂,如锦绣般美丽。
团栾:形容树木紧密聚集。
翠盖:绿色的树冠,比喻生机盎然。
香囊:古代妇女佩戴的装香料的小袋,这里形容香气四溢。
红梅:冬季开花的梅花,以其鲜艳的红色而著名。
山麝:指山中的麝香动物,以其香气珍贵。
衰翁:年老的人。
儿童:年轻的下一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的《得瑞香于四明》,描绘了他在四明之地得到一株美丽的瑞香树的情景。首句"锦树团栾海角州"形象地写出瑞香树繁茂如锦,生长在偏远的海边州郡,显示出其独特之处。"移春槛里见风流"则表达了诗人将这株瑞香移植到栏杆边,仿佛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和优雅。

接下来两句"两三翠盖张前面,千百香囊缀上头"细致描绘了瑞香花的形态,翠绿的叶子如同华盖般展开,而花朵则如香囊般密集,香气四溢。"绝代红梅相对好,妒人山麝莫来休"进一步赞美了瑞香的艳丽,与红梅相比也毫不逊色,连山麝的香气都嫉妒它的馥郁。

最后,诗人以一个老者的口吻表达感慨:"衰翁若被儿童问,入眼还曾有此不",如果有人问他,即使年迈,还能否再见到如此动人的瑞香,他仍会回答,这样的美景依然能触动他的心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瑞香的美丽和诗人对它的喜爱,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收录诗词(614)

曾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茶山居士。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字:吉甫
  • 籍贯: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
  • 生卒年:1085--1166

相关古诗词

悼云泉勤庵主

正坐长斋早得衰,中年一病莫医治。

悬知水复山重地,难度风饕雪虐时。

乘兴前村曾有约,寄声绝顶可无诗。

禅房手自栽花木,付主林神好护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萤火

浑忘生朽质,直拟慕光辉。

解烛书帷静,能添列宿稀。

当风方自表,带雨忽成微。

变灭多无理,荣枯会一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谒径山佛日杲禅师于虎丘

此老云相似,何天不往还。

打包龙井寺,持钵虎丘山。

一别经年事,相逢半日间。

向来参底语,不堕有无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逮子作亭于官舍明清堂后种竹殆千竿余名其亭以留客取老杜竹深留客处之句因题二小诗云(其一)

行到竹穷处,有亭佳可游。

境因吾子胜,客为此君留。

娟净经时雨,萧梢六月秋。

岂无他草树,泾渭不同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