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洲遣兴(其一)

七十浮生已半生,徒劳何日见功名。

折腰米贱堪羞死,负郭田荒好力耕。

庭鹤惯侵孤坐影,邻鸡应信夜吟声。

年来更待贤良诏,咫尺松江未濯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人生已过半,何时才能实现功名?
低眉折腰为五谷,米价低廉令人羞愧,靠近城郭的荒地适合辛勤耕耘。
庭院中的鹤常打扰我孤独的身影,邻居的鸡似乎也习惯了我夜晚的吟唱声。
近年来期待着贤明的诏书,我在松江边等待,还未洗去尘世的官帽。

注释

七十:指年龄已到七十岁。
半生:人生的大部分时间。
徒劳:白费力气。
功名:显赫的名声或官职。
折腰:弯腰低头,比喻屈服于权势。
米贱:粮食价格低廉。
堪羞死:感到羞耻极了。
负郭田:靠近城墙的土地。
庭鹤:庭院中的鹤。
侵:打扰。
孤坐:独自坐着。
夜吟声:夜晚的吟诗声。
贤良诏:贤明君主发布的命令或诏书。
咫尺:很近的距离。
松江:地名,可能指松江边。
濯缨:古代习俗,清洗冠缨以示清廉,此处象征辞官归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年乡村生活的诗人,表达了对功名事业的无奈与对农耕生活的坚守。诗人自叙七十岁已过半生,却未见功名成就,感慨之情溢于言表。"折腰米贱堪羞死"一句,通过对比市场上的粮食价格与自身辛勤劳作的结果,显示了诗人对生活困顿的无力感和自我价值的不被认可。

"负郭田荒好力耕"则透露出诗人的坚韧不拔,即便外界看似荒废,他依然在田间用力耕耘。这既是对个体意志的肯定,也是对自然循环与个人命运和解的一种态度。

接着,"庭鹤惯侵孤坐影"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家中,伴随着庭院中的鹤影,表现出一种宁静而又孤寂的情感状态。"邻鸡应信夜吟声"则通过鸡鸣声的描写,传递了一种时间流逝和生活节奏的感觉。

最后两句"年来更待贤良诏,咫尺松江未濯缨"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召唤才士、实现功名的心愿依旧未果,而自己则在江边悠闲地垂钓,心中虽有不甘,但也只能顺其自然。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长洲遣兴(其二)

妻儿莫笑甑中尘,只患功名不患贫。

自觉有文行古道,可能无位泰生民。

烟村旧业劳归梦,雪屋孤灯照病身。

投老绿袍未休去,九重天子用平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东邻竹

东邻谁种竹,偏称长官心。

月上分清影,风来惠好音。

低枝疑见接,迸笋似相寻。

多谢此君意,墙头诱我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仙娥峰

窈窕奇峰叠古苔,望秦岭外势徘徊。

巨灵非疋休期刻,毛女为邻合往来。

傅粉微茫春雪在,堕鬟浮动晓云开。

好邀上雒王常侍,时就岩前饮一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守黄州上史馆相公

出入西垣与内廷,十年四度直承明。

又为太守黄州去,依旧郎官白发生。

贫有妻贤须薄禄,老无田宅可归耕。

未甘便葬江鱼腹,敢向台阶请罪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