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门生马侍郎胤孙

宦途最重是文衡,天与愚夫著盛名。

三主礼闱年八十,门生门下见门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仕途中最看重的是文章和学问,上天赋予了普通人极大的声誉。
他在八十岁时还主持过三次科举考试,他的学生在他门下又成为他的学生。

注释

宦途:官场生涯,仕途。
文衡:指文章和学问的衡量标准,文中指科举考试中的文章评判。
愚夫:谦称自己或他人,这里指有学问的人。
礼闱:科举考试中的礼部试,即会试。
门生:古代师生关系中,弟子对老师的称呼,也指科举及第者对主考官的尊称。
门下:指老师或上级的门庭,也可指科举及第者的门第。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裴皞所作,名为《示门生马侍郎胤孙》。从这短小的四句中,可以看出诗人对文官地位和声望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于门生之间相互尊重的情感。

"宦途最重是文衡"一句,表明在仕途之路上,最为重要的是文治,即通过文学和文化来治理国家。这不仅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层对文学的重视,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文人的地位与作用的认知。

紧接着的"天与愚夫著盛名",则是说上天赋予那些能力平庸之人以显赫的声名。这可能隐含着诗人对于才能与实际地位不对等现象的感慨,同时也强调了社会对于知识分子的尊崇。

第三句"三主礼闱年八十",描绘的是门生们在教育之门前,恭敬有加,对待学问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这里的“三主”可能指的是儒家经典中的《易》、《书》、《春秋》,而“礼闱年八十”,则是形容长时间不懈地学习,这里的数字“八十”很可能是一个夸张的用法,意味着极其漫长和不懈怠的努力。

最后一句"门生门下见门生",表现了诗人对于门生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情感。这里的“门生”指的是在同一个师傅门下学习的人,他们之间既是同学又像是家人一般,彼此看待对方如同自己。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文人的地位、才能与声名的反思,以及对教育和学问态度的描绘,展现了唐代士大夫对于文化修养和知识尊重的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1)

裴皞(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南歌子词三首(其一)

不是厨中丳,争知䏑里心。

井边银钏落,展转恨还深。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

南歌子词三首(其二)

不信长相忆,抬头问取天。

风吹荷叶动,无夜不摇莲。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南歌子词三首(其三)

簳蜡为红烛,情知不自由。

细丝斜结网,争奈眼相钩。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

新添声杨柳枝词(其一)

思量大是恶姻缘,只得相看不得怜。

愿作琵琶槽那畔,得他长抱在胸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