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窝道中

十里沙窝路,晴云向暮开。

褰裳九过水,驻马一观梅。

岁晚松篁茂,山寒虎豹哀。

不因王事迫,谁肯此间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十里长满沙的小路,晴空傍晚时分渐渐开朗。
多次提起衣裳涉水而过,停下马匹独自欣赏梅花。
年末时节松竹繁茂,山中寒冷让猛兽也显得悲凉。
如果不是王命催促,谁愿意来到这地方。

注释

十里:形容路途很长。
沙窝路:沙土覆盖的道路。
晴云:晴朗的云彩。
暮开:傍晚时分开朗。
褰裳:提起衣裳。
九过:多次经过。
水:河流或溪流。
驻马:停下马匹。
岁晚:年底。
松篁:松树和竹子。
茂:茂盛。
山寒:山区寒冷。
虎豹:老虎和豹子。
哀:悲哀。
王事:朝廷的事务。
迫:催促。
谁肯:谁愿意。
此间:这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中的冬日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哲理。开篇“十里沙窝路,晴云向暮开”两句,以宏大的画面展现眼前的景色,长途跋涉中,天空在黄昏时分缓缓开阔,给人以希望和明朗之感。

接下来的“褰裳九过水,驻马一观梅”则是诗人亲身经历的写照。褰裳,即提起衣襟,这里形象地表达了穿越河流的次数之多,而“驻马一观梅”则显示了诗人对梅花之美的独特情感,不仅停留欣赏,而且是专门为了欣赏这冬日里的孤傲之花。

“岁晚松篁茂,山寒虎豹哀”两句,通过岁末时节的松树繁盛和山中猛兽的哀鸣声,传达了自然界在严寒季节中的生命力与哀伤感。岁晚意味着时间的流逝,而松篁茂则是生机勃勃的象征;山寒虎豹哀,则是野兽在严冬中求生的哀鸣,透露出一丝凄凉。

最后,“不因王事迫,谁肯此间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超脱态度。若非王命所迫,何人愿意到这偏远之地?这里的“王事”代表着官场和政治,而诗人却选择了背离那些权力斗争,隐逸山林,以追求心灵的自由。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超脱世俗的心境。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苏台悯农

稻田高下欲分畦,积潦瀰茫隔寸堤。

天意未收连夜雨,农功良苦半身泥。

一丸莫救风涛决,千顷空怜稼穑低。

朝满夕除应可信,望晴心绪忆昌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还通上人卷

格清词苦与谁论,携绕钱塘给事坟。

所得岂容人继和,朗吟应被鹤听闻。

月轮冷照千岩雪,霞片轻装万叠云。

投向吾庐卜知己,拟将诗草为师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閒居

五斗不尔竞,一区聊自营。

閒看探花信,静坐听松声。

约客酒初熟,访僧诗漫成。

有时过闾里,往往竞邀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光诗首句云饱食复闲眠又成二章(其二)闲眠

秋怀一事无,暑尽昼凉初。

竹户静长闭,藜床安有馀。

逍遥化胡蝶,容易入华胥。

天上多官府,神仙恐不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