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意

城头清角已三奏,树间眠鸠方一鸣。

风霜凄紧雁南向,星河横斜天左倾。

待旦枕戈无怨敌,将朝盛服非公卿。

不如衲被蒙头睡,直至东窗海日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城头传来清脆的号角声已经演奏了三遍,树林间的斑鸠才刚刚开始一声啼鸣。
寒风冷霜让人感到凄凉,大雁向南方飞去,星空倾斜,仿佛天在倾斜。
等待黎明时分枕着武器无怨无悔,准备上朝的人并非都是王公贵族。
我宁愿裹着破旧的被子蒙头大睡,直到东方窗户透出大海的晨光。

注释

城头:城墙之巅。
清角:清脆的号角。
眠鸠:正在睡觉的斑鸠。
风霜:寒冷的天气。
凄紧:凄凉而紧迫。
雁南向:大雁向南迁徙。
待旦:等待天亮。
枕戈:枕着武器。
公卿:高级官员。
衲被:破旧的被子。
东窗:东方的窗户。
海日生:海上的太阳升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军中将士在清晨时分的独白与情感流露。开篇“城头清角已三奏,树间眠鸠方一鸣”两句,通过军营号角声和鸟鸣声,设置了一个静谧而又紧张的早晨场景。接下来的“风霜凄紧雁南向,星河横斜天左倾”则展现了一幅寒冷的冬日夜空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中间两句“待旦枕戈无怨敌,將朝盛服非公卿”,表明了将士对于即将到来的战斗没有怨恨,但却也明白,即使穿上盛装,也不是为了个人的尊贵。这不仅是对战争现实的冷静面对,更反映出诗人对于军旅生活的无奈与矛盾。

最后两句“不如衲被蒙头睡,直至东窗海日生”,则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平凡生活的向往。这里的“衲被”是指百姓家中最普通的被子,而“东窗海日生”则象征着和煦的阳光与新的开始。诗人的这番表述,透露了他对于战争、对于军旅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情境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心理状态,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海州道中二首(其二)

秋野苍苍秋日黄,黄蒿满田苍耳长。

草虫咿咿鸣复咽,一秋雨多水满辙。

渡头鸣舂村径斜,悠悠小蝶飞豆花。

逃屋无人草满家,累累秋蔓悬寒瓜。

形式: 古风

海州道中二首(其一)

孤舟夜行秋水广,秋风满帆不摇桨。

荒田寂寂无人声,水边跳鱼翻水响。

河边守罾茅作屋,罾头月明人夜宿。

船中客觉天未明,谁家鞭牛登陇声。

形式: 古风

病中得晁应之秋怀诗

西风堂下飞黄叶,病卧空床白日高。

疲薾扶行孤竹杖,萧条隐几两霜毛。

散花有客谈真实,烧药无人过寂寥。

怪得晚来头目快,新诗秋兴苦飘飘。

形式: 七言律诗

离阳翟

驱车发颍川,回望失嵩少。

霜气塞层空,黯澹寒日晓。

原田际天平,百里见飞鸟。

累累道傍丘,石兽卧衰草。

不知谁氏碑,剥裂偶未倒。

支离见隶字,书带汉笔妙。

遗坟不可问,文彩竟何效。

永年恃金石,此计久可笑。

昔游已三岁,存殁伤怀抱。

饱谙人世忧,安得身不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