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兄过别鸡鸣山房

积雪侵苔径,残山抱竹扉。

萧条官舍暮,惆怅帝京违。

海路愁俱往,江城泪共挥。

鸡鸣北湖上,凭望去光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李舜臣的《内兄过别鸡鸣山房》描绘了一幅冬日清晨的寂寥画面。首句“积雪侵苔径”,以积雪覆盖青苔小路,展现了山居环境的清冷和寂静,暗示了季节的严寒和诗人内心的孤寂。次句“残山抱竹扉”,进一步刻画出山间的简朴与静谧,竹篱围合的山房更显出主人的高洁之志。

第三句“萧条官舍暮”,将视线转向傍晚时分,官舍的空旷和萧瑟气氛,透露出诗人对仕途的落寞和对故乡的思念。最后一句“惆怅帝京违”,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远离京城的遗憾和无奈,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后两联通过“海路愁俱往”和“江城泪共挥”,将离别的愁绪推向高潮,想象着与亲人一同面对海上的离别之路,心中充满哀伤。最后以“鸡鸣北湖上,凭望去光辉”作结,借鸡鸣声和远方的曙光,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相聚的期待,寓含着淡淡的乐观与坚韧。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离别之际的复杂情绪,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224)

李舜臣(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 字:汝谐

相关古诗词

神乐观诸公同坐饯别内兄

环山雄帝郭,逝水凿秦年。

岁岁甘泉上,煌煌大道边。

歌钟流白日,征旆卷寒烟。

何似为邦去,倾城饯我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郊别内兄

青山看欲断,紫陌去何长。

日气摇寒水,风声送晚凉。

金陵龙虎势,宝剑斗牛光。

独有临分袂,仆夫亦感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赠别内兄伯雨

朔风一何劲,飘然江上吹。

江南一夜梅花发,积雪朝看亦满墀。

雪色梅花两相映,都门无处无芳径。

一尊携酒远来此,望里青山道傍水。

与君同生渤海域,君家淄南我淄北。

少年弄笔竞为文,一日称名俱可识。

遭时吾忝尚书郎,已复君称宰邑良。

功能不独明廷最,公等今扶汉道昌。

赫赫留朝六补阙,从此官论青锁月。

四海流传贾谊书,千秋如未欧阳没。

而我迂愚世所嗔,纷纷情态后来新。

不能东耕避贤者,空复南冠学事人。

蓬鬓沙颜谁复怜,遥山瘴水昨来旋。

东城并马是何日,南国啼莺二月天。

杨柳青青大江涘,江流浩浩思归子。

君行过阙觐衣裳,吾继还乡问桑梓。

云里长松碧石枝,朝来满树绿萝丝。

丝萝讵拟今如是,天马由来众不知。

犹及观涛八月回,况复登高九日杯。

黄花入手便芳馥,清江照人无尘埃。

儒宫旧在鸡鸣麓,谏垣能枉鹿头毂。

无数名山许共行,不时绿酒欢方逐。

谓来相逢得相守,岐路惊人又分手。

客中孤游空我情,海上殊观尽君有。

宾还宴罢东将去,此际看君空百虑。

过鸟交啼把袂前,归云故绕翻旌处。

男儿所至要名成,不须别泪纷纷倾。

煌煌为良二千石,台鼎他年在此行。

形式: 古风

送苏一峰侍郎献绩如京苏旧铨司

日色覆平津,年光催别晨。

江帆今送客,水镜旧为人。

城阙融残雪,山河入早春。

寄言花共柳,好作道途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