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渊明归田园六首(其一)

我家梁溪傍,门对九龙山。

山中有幽趣,游息可忘年。

陆子泉最甘,次之即龙渊。

馀波作梁溪,可溉万顷田。

公垂读书堂,古屋尚数间。

我欲隐山下,诛茅占其前。

疏泉凿池沼,植竹来云烟。

纵目望震泽,策杖登山巅。

神游八极表,心迹两超然。

更结莲社侣,远追竹林贤。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开篇“我家梁溪傍,门对九龙山”,以山水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隐逸氛围。接着,“山中有幽趣,游息可忘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沉浸,以及在自然中找到心灵寄托的愿望。

“陆子泉最甘,次之即龙渊。馀波作梁溪,可溉万顷田”几句,通过描述清泉的甘甜与灌溉农田的能力,进一步强调了自然之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农业社会的深厚情感。

“公垂读书堂,古屋尚数间”则转而提及先贤的读书之所,表达了对知识与智慧的尊重与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希望在隐居生活中继续追求学问与精神成长。

最后,“我欲隐山下,诛茅占其前。疏泉凿池沼,植竹来云烟。纵目望震泽,策杖登山巅。神游八极表,心迹两超然。更结莲社侣,远追竹林贤”部分,详细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隐居生活场景:疏泉、凿池、植竹、登高望远、神游遐想,以及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追求精神上的超越与自由。这一系列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构想,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知识、友情以及精神自由的深刻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知识、友情和精神自由的追求,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和陶渊明归田园六首(其二)

秋风动梁溪,何日理归鞅。

放逐正拘囚,寤寐劳梦想。

新诗聊慰今,旧事那追往。

缅怀故山居,杞菊苗应长。

挂冠神武门,便欲学疏广。

躬耕南亩云,实报无卤莽。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和陶渊明归田园六首(其三)

落叶不可数,枝间绿将稀。

节物一如此,感叹何时归。

庭闱眇千里,箧藏老莱衣。

从兹就閒旷,勿使吾心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和陶渊明归田园六首(其四)

寂灭乃可乐,纷华何足娱。

百年会有尽,富贵同邱墟。

不如早抽身,卜此山林居。

手植松与桂,青青三万株。

幅巾坐其下,萧散谁如吾。

衣食粗饱暖,身在即有馀。

归依金仙氏,妙契端不虚。

借问名利者,还有此乐无。

形式: 古风

和陶渊明归田园六首(其五)

膝横五弦琴,试鼓南风曲。

寄傲北窗下,便觉此生足。

开怀酒一壶,寓意棋一局。

既使风扫门,还将月为烛。

形式: 古风 押[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