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局

舜为天子皋为士,瞽瞍杀人执而已。

从来三尺天下平,析律二端真可鄙。

近闻编局荡巢穴,尽取鼠辈尸诸市。

布衣韦带三十馀,笞配黥流动千里。

独遗太学四五士,但以奸京法从事。

秦相不重褒衣人,曷为忠恕而已矣。

乃知能掉三寸舌,极恶穷凶犹可恃。

大理得皋陶,汝曹应颡泚。

形式: 古风

翻译

舜成为天子,皋陶身为士,瞽瞍犯杀人罪,皋陶仅执行法律。
自古以来,法律公正,判决两端分明,实为可耻。
近日听说朝廷修订法律,严厉打击犯罪,将罪犯示众。
许多平民被处罚,身着粗布衣,配以鞭刑或黥刑,流徙千里。
只有少数太学生受到轻罚,只因在京都犯下奸邪之罪。
秦相不重视那些穿着破旧的人,为何仅止于宽容和责备呢?
由此可知,能言善辩之人,即使作恶多端,仍可依赖口才。
大理寺若能有皋陶一样的公正,你们应感到羞愧。

注释

瞽瞍:舜的父亲,失明的人。
执而已:执行法律,仅此而已。
三尺天下平:指法律公正无私。
析律:分析法律。
荡巢穴:扫荡窝藏的罪犯。
布衣韦带:平民百姓的穿着。
笞配黥:鞭打、配戴刑具。
太学:古代最高学府。
褒衣人:穿着破旧的人,比喻贫寒之士。
忠恕:忠诚宽恕。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高斯得的《编局》,主要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批判。诗中提到舜帝时期皋陶执法公正,与瞽瞍杀人被捕形成鲜明对照,暗示了现实中的司法不公。诗人批评了“编局”(可能指朝廷的司法机构)清除腐败,但仍有偏袒权贵的现象,如“尽取鼠辈尸诸市”,即对小人严惩,而对某些士人则轻罚。诗人不满于对太学生的处理过于宽容,认为应该严格执行法律,如同秦相不忽视普通人的权益。

诗中还表达了对能言善辩者的警惕,指出即使他们手段恶劣,也能凭借口才逃脱惩罚。最后,诗人期望司法能像古代皋陶那样公正,呼唤人们反思并改正错误。整首诗语言犀利,寓意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公正的追求。

收录诗词(177)

高斯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觞客海棠下以东坡诗红萼是乡人之句分韵予得丝字

南国候伤早,东皇驾如驰。

月正未强半,红紫皆离披。

蜀花异凡品,作态能矜持。

可怜多迫蹴,竟随群卉移。

如彼市门女,狼籍施胭脂。

又如贱锦工,忙掷梭中丝。

匆匆不耐看,欲速将何为。

碧鸡有佳人,睡足晨妆迟。

含姿自爱惜,肯受春风欺。

思之不可见,感事肠生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谢郑如晦饷酒诗

渊明久闲居,欲酿苦无秫。

萧条倚东篱,目断杯中物。

可人王荆州,白衣来扣寂。

高情属天云,于今照方策。

我穷交旧绝,门外无行迹。

旧时如海肠,辙鲋等枯涩。

谁怜东溟臣,西江分一滴。

嗟哉子立贤,肯念黄州客。

清酒冬百壶,昔酒夏千石。

陶然北窗下,但觉天地窄。

东西高虽异,南北郑能一。

感荷吾子德,酬报乏圭璧。

但诵昌黎诗,以谢郑群锡。

形式: 古风

道中遇雨

车中览书罢,举头失青山。

五日无纤云,春晴固应悭。

须臾骤雨过,忽已罗青鬟。

天公自知我,所遇无不安。

奈何苦相戏,晦明翻覆间。

浮云虽暂收,未肯故山还。

终当买不借,践此泥涂艰。

形式: 古风

感事

太师百僚长,历代皆有之。

所用有贤否,邦以分安危。

惟彼太公望,桓桓定周基。

至于尹氏徒,宁逃小雅讥。

汉唐姑勿论,我朝有元龟。

潞公四朝老,德望镇华夷。

咄哉京桧侂,言之可歔欷。

近者扬王庭,举朝莫言非。

太潞不可作,吾其谁与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