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往八首(其五)

浮生踪迹笑劳薪,倒挽天河又几春!

细柳屯中称汉使,扶桑洲上避秦人。

曾尝虎口身仍在,为历羊肠性已驯。

窥镜每怜形影瘦,谁从百折饱风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抗清英雄张煌言的《追往八首(其五)》,诗人以自我寓言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经历的感慨和坚韧不屈的性格。首句“浮生踪迹笑劳薪”,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短暂与艰辛,如同劳苦的薪柴燃烧,转瞬即逝。次句“倒挽天河又几春”则寓意着诗人试图逆流而上,挑战命运,不知经历了多少个春天。

“细柳屯中称汉使,扶桑洲上避秦人”运用典故,把自己比作汉使在边疆戍守,或如秦时避乱之人隐居海外,展现了诗人坚韧的民族气节和对故国的深深怀念。

“曾尝虎口身仍在,为历羊肠性已驯”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历险生涯,即使身处险境,依然保持坚韧,性格已经变得成熟稳重。

最后两句“窥镜每怜形影瘦,谁从百折饱风尘”通过自照镜子,感叹身形消瘦,历经沧桑,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辛酸经历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能有人理解他饱经风尘的艰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体现了张煌言作为明末遗民的坚韧与无奈,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

收录诗词(504)

张煌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后被俘,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谥号忠烈。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清国史馆为其立传,《明史》有传。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 字:玄著
  • 号:苍水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 生卒年:1620—1664年

相关古诗词

追往八首(其六)

几投珥笔几雕戈,屈指沧桑意若何!

金狄岂愁王气尽,铜焦谁说死声多?

五千甲盾收余烬,百二山河挽逝波。

天梦到今疑未醒,沈吟转忆「采薇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追往八首(其七)

曾挂星槎沧海东,冠裳涕泪捧重瞳。

禹余风物成离黍,越绝功名类转蓬。

早岁频书惟羽檄,经年徒读是「檀弓!

」无家况复鹃啼急,肠断江花烂漫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追往八首(其八)

危峰斜日照疏墩,往事苍凉那可论!

司马名因方外贵,卧龙才合世间尊。

一时市道看梁苑,千古交情问翟门。

高踞绳床还睥睨,几回海沸与山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登湄洲谒天妃宫

苍茫一曲带烟霞,闻说飞仙此驻家。

石髓沁香流乳酪,云根滃雾想铅华。

楼前缥缈凌波袜,槛外参差贯月槎。

湘女雒妃多往迹,曾无精爽遍天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