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双峰百战后,真界满尘埃。
蔓草缘空壁,悲风起故台。
野花寒更发,山月暝还来。
何事池中水,东流独不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战争后的荒凉景象和心境,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如今荒废的感慨。
"双峰百战后,真界满尘埃。"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历史沧桑、战争毁灭后的场景。"双峰"象征着高峻雄伟的山峰,而"百战"则暗示了长期的争斗和战斗,"真界"指的是真正的世界或者说是现实的境况,"满尘埃"则形象地表达了一种荒凉与颓废。
接下来的"蔓草缘空壁,悲风起故台。"进一步描绘了这种荒凉景象。"蔓草"长在废墟之上,"缘空壁"则是对过去繁盛时期的回忆,而"悲风起"则传递了一种哀伤的情感,"故台"指的是往昔的遗址。
"野花寒更发,山月暝还来。" 这两句诗通过季节的变化和自然景象的描写,深化了时间流逝与历史沧桑的主题。"野花"在寒冷中依然盛开,显示出生命力顽强不屈,而"山月"则给人以宁静而又淡远之感。
最后两句 "何事池中水,东流独不回。" 则用池水的不断流逝来比喻时间和历史无法倒流,表达了对过去的无奈与留恋。这也许是诗人面对破败的寺院时所产生的一种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抒写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以及个人对于往昔荣光的无尽留恋。
不详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宗流许身子,物表养高闲。
空色清凉寺,秋声鼓吹山。
看心水磬后,行道雨花间。
七叶翻章句,时时启义关。
厌向人间住,逢山欲懒归。
片云闲似我,日日在禅扉。
地静松阴遍,门空鸟语稀。
夜凉疏磬尽,师友自相依。
武陵何处访仙乡,古观云根路已荒。
细草拥坛人迹绝,落花沈涧水流香。
山深有雨寒犹在,松老无风韵亦长。
全觉此身离俗境,玄机亦可照迷方。
清溪路不遥,都尉每相招。
落日休戎马,秋风罢射雕。
朮花生野径,柏实满寒条。
永夜依山府,禅心共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