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

春事为谁来,枝上半留残雪。

恰近小园香径,对霜林寒月。

危阑凄断笛声长,吹到偏呜咽。

最好短亭归路,有行人先折。

形式: 词牌: 好事近

翻译

春天的到来是为了谁,枝头还残留着些许白雪。
恰好靠近那幽静的小园,面对着霜染的树林和寒冷的月色。
高高的栏杆旁传来悲伤的笛声,悠长而哀怨,仿佛在哭泣。
最适宜的是在短亭归路上,若有行人在前,或许会早早地折下枝头的花。

注释

春事:春天的景色或事物。
残雪:尚未完全融化的雪。
小园:小巧精致的园林。
香径:香气四溢的小路。
危阑:高高的栏杆。
笛声:笛子发出的声音。
呜咽:悲凉、哽咽的声音。
短亭:供行人休息的简陋亭子。
行人:在路上行走的人。
折:摘取、折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闲适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慨。

“春事为谁来,枝上半留残雪。”这一句开篇即设定了一个特殊的情境——春天到来之际,树枝上的雪尚未完全融化。这里的“春事”指的是春天的景象和氛围,而“枝上半留残雪”则是对这个时节的一个生动写照,它既展示了季节更迭的过渡状态,也映射出一种期待与等待的情感。

“恰近小园香径,对霜林寒月。”诗人随后将视角转移到一个小巧精致的园中,园中的花径散发着清香,与此同时,诗人面对的是覆盖着霜雪的树林和高悬的明亮而又冷冽的月亮。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地刻画出了春日的温暖与冬日的萧瑟,使得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份由外部环境带来的内心情感。

“危阑凄断笛声长,吹到偏呜咽。”接着,诗人描述了一个高台或楼阁上飘扬的悠长笛声,这种声音不仅仅是在空中回荡,而且还带有一种孤独和哀伤的情绪。这里的“偏呜咽”意味着笛声在某个地方被风吹得断断续续,增添了一份凄凉。

最后,“最好短亭归路,有行人先折。”诗人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归途的渴望。在这句话中,“短亭”通常是人们休憩之地,而“归路”则意味着归家的道路。诗人的心中,似乎已经在期待着回家的心情。而“有行人先折”则暗示了有人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归途,或者是在做一些准备工作,这增添了一份对即将到来的美好时光的期盼。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自然声音的捕捉,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与期待。

收录诗词(19)

朱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如梦令

池上数枝开遍。临水幽香清浅。

楼上欲黄昏,吹彻一声晴管。零乱。零乱。

衣上残英都满。

形式: 词牌: 如梦令

西平乐.用耆卿韵

夜色娟娟皎月,梅玉供春绪。

不使铅华点缀,超出精神淡伫。休妒残英如雨。

清香眷恋,只恐随风满路。散无数。江亭暮。鸣佩语。

正值匆匆乍别,天远瑶池缟毂,好趁飞琼去。

忍孤负、瑶台伴侣。

琼肌瘦尽,庾岭零落,空怅望、动情处。

画角哀时暗度。参横向晓,吹入深沈院宇。

形式: 词牌: 西平乐

亭前柳(其二)

伫立东风里,放纤手、净试梅妆。

眉晕轻轻画,远山长。添新恨,更凄凉。

尝忆得、驿亭人别后,寻春去、尽是幽香。

归路临清浅,在寒塘。同水月,照虚廊。

形式: 词牌: 厅前柳

亭前柳(其一)

拜月南楼上,面婵娟、恰对新妆。

谁凭阑干处,笛声长。追往事,遍凄凉。

看素质、临风消瘦尽,粉痕轻、依旧真香。

潇洒春尘境,过横塘。度清影,在回廊。

形式: 词牌: 厅前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