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寺

田塍行尽苍山转,溪水滔滔晴曝练。

马蹄怯石鞭不行,十步九蹶令人倦。

黄昏到寺亟就榻,山僧苦来邀我饭。

香粳新炊野菜肥,一饱令人百忧散。

篆香欲尽象灯暗,林声敲敲苦霜霰。

暂来福地能清虚,何用致身居诤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前往铜山寺途中所见所感,以及到达寺庙后的宁静与满足。首句“田塍行尽苍山转”,生动展现了诗人穿越田野小径,最终转向青山的过程,充满了旅途的艰辛与探索的喜悦。接着,“溪水滔滔晴曝练”一句,以溪水的奔腾映衬出自然的壮丽与生机,晴日下的溪流如同白练般耀眼,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马蹄怯石鞭不行,十步九蹶令人倦”则细腻地刻画了旅途中马匹在崎岖山路中的艰难跋涉,以及诗人因不断颠簸而产生的疲惫感,形象地展示了旅途的不易。然而,尽管路途艰辛,诗人并未因此而失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反而在“黄昏到寺亟就榻”的描述中,透露出对即将抵达目的地的期待与兴奋。

进入寺庙后,诗人感受到了不同于外界的宁静与和谐。“山僧苦来邀我饭”,山中僧侣的热情款待,不仅满足了诗人的物质需求,更给予了心灵上的慰藉。而“香粳新炊野菜肥,一饱令人百忧散”一句,则通过美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之美的深刻体会,一顿饱餐之后,所有的忧虑似乎都烟消云散了。

最后,“篆香欲尽象灯暗,林声敲敲苦霜霰”描绘了夜晚寺庙内的景象,篆香的余烬与昏暗的灯光交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而林间的声响与寒冷的霜霰,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氛围,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既神秘又深邃。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表达出“暂来福地能清虚,何用致身居诤谏”的感慨,即短暂的避世生活已经足以让他感到心灵的纯净与自由,无需再追求世俗的名利与纷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从旅途的艰辛到寺庙的宁静,再到内心世界的转变与升华,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隐静寺(其一)

门横大溪溪净碧,人不捕鱼鱼稳潜。

哀猿长啸雾垂地,饥虎一声风动帘。

金仙像古苔藓剥,铁磬夜敲规矩严。

道师达性傲时辈,不信书生来养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隐静寺(其二)

碧霄峰下车轮停,道师未返谁逢迎。

山云情着雨正急,春水满田人不耕。

饥虎啸风大石裂,倦鸟唤雏深涧鸣。

客心欲去且复止,坐饱香饭馀何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浮丘观

仙翁得仙二千载,沧海变田田变海。

浮丘却接番禺西,鐏迹蒿痕至今在。

朱明之门敲不应,荆榛满地谁重兴。

史君举意要卜筑,楼观矗云如化城。

李白骑鲸下蓬岛,嫦娥洗月来沧溟。

相逢且劝百壶酒,蟠桃结实何时成。

史君自有神仙骨,往往前身寻旧物。

手探树穴求玉环,肩拍洪崖犹彷佛。

更提椽笔挥长篇,至理直欲追玄元。

行当跨凤返金阙,回首番禺空紫烟。

形式: 古风

明皇十眉图

明皇逸事传十眉,正是唐家零落时。

霓裳曲调虽依旧,阿蛮终不似杨妃。

画工貌得非无意,欲使流传警来世。

翠翘红粉尚争春,隐约香风起仙袂。

六龙真驭竟何之,泰陵荒草长孤狸。

空将妙笔劝樽酒,醉觉人间万事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