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裁书拟欲扣天阁,往往无人可共论。
因得老生轻指拨,临风不觉暗消魂。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愚所作的《颂古一百首》中的第二十四首。诗人试图通过书信表达深沉的思想,却发现难以找到共鸣的对象,仿佛天上的仙阁难以触及。他有幸得到一位老者的指点,如同拨云见日,使得他在清风中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触动和感动,以至于心神为之消魂。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寻求智慧与理解的孤独旅程,以及在得到启示后的深深触动。智愚和尚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我探索与领悟的微妙过程。
不详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曾落石霜机外笏,又扶粗行到唐天。
只将四海垂纶手,虾蟹鱼龙一串穿。
欲识穷原处,何人为指迷。
夕阳鸡犬外,桃李自成蹊。
季咸曾相壶丘子,随变难分亟自逃。
输与高楼凝望者,烱然明可察秋毫。
事到无心不苟欺,乌玄鹄白尚怀疑。
自非亲见黄头老,争敢逢人泄漏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