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野望

拜扫无过骨肉亲,一年唯此两三辰。

冢头莫种有花树,春色不关泉下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翻译

拜祭祖先没有超过亲人,一年之中只有这两三次机会。
墓地不要种植开花的树木,因为春天的景色与逝者无关。

注释

拜扫:拜祭祖先。
过:超过。
骨肉亲:亲人。
一年:一年之中。
唯:只有。
此:这。
两三辰:两三次。
冢头:墓地。
莫:不要。
种:种植。
有花树:开花的树木。
春色:春天的景色。
不关:与...无关。
泉下人:逝者。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清明时节扫墓之情的诗句,通过对亲人墓地的拜祭和春天景色的刻画,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以及生者与死者之间不可逾越的界限。

“拜扫无过骨肉亲,一年唯此两三辰”这两句表明了诗人每年只有在清明节这一短暂时光里才能与亲人的墓地有所交流,强调了这种交流的宝贵和难得。这里,“骨肉亲”指的是已故的亲人,而“拜扫”则是对他们墓碑的祭扫。诗人通过这两句突出了时间的珍贵性以及生者与死者的渴望沟通。

接着,“冢头莫种有花树,春色不关泉下人”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对于墓地周围环境的一种期盼和警示。这里,“冢头”即是墓地的顶端,而“莫种有花树”则是在告诫不要在墓上栽培花树。这不仅是出于对逝者安宁的考虑,也反映了诗人希望保持墓地庄严肃穆的意愿。至于“春色不关泉下人”,这句话则意味着即使是自然界的春天景色也不属于那些已长眠地下的人。这两句共同构建了一种超越生死的哲思,强调了生者与逝者的区别。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墓地和祭扫场景的描绘,以及对时间、生命和自然界美景的感慨,展现了古人对于生命、死亡以及自然界不可分割联系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30)

熊孺登(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和年间(806—820)登进士第,为四川藩镇从事,与白居易、刘禹锡友善,时相赠答。白居易《洪州逢》、刘禹锡《送湘阳熊判官孺登府罢归钟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表达了他们之间情谊。他勤于创作,写诗很多,而传于后世的仅存诗集一卷。其中赠答应酬之作较多,佳句不少。有些诗句感情真挚、动人,为时所传诵

  • 籍贯:钟陵(今江西省进贤县)
  • 生卒年:806—820

相关古诗词

湘江夜泛

江流如箭月如弓,行尽三湘数夜中。

无那子规知向蜀,一声声似怨春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董监庙

仁杰淫祠废欲无,枯枫老栎两三株。

神乌惯得商人食,飞趁征帆过蠡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新成小亭月夜

已被月知处,斩新风到来。

无人伴幽境,多取木兰栽。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灰]韵

蜀江水

日夜朝宗来万里,共怜江水引蕃心。

若论巴峡愁人处,猿比滩声是好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